保險員:所以你現在是薪資一個月,大概三萬?你有什麼固定的開銷嗎?
劉先生:兩萬八
保險員:
兩萬八,那你有什麼固定的開銷嗎?
劉先生:可能就…然後…其實,這些弄一弄大概…
保險員:手機費
劉先生:如果不算我吃飯的話,最後再加上再扣掉給我媽的,大概就給我媽5000,大概剩六七千吧,就其他就是吃飯的那些這樣
保險員:吃飯,所以你一個月大概…
劉先生:不算吃飯啦,就是不算吃飯,我剩下的其他買東西的話就是大概六七千,這樣
保險員:那你給媽媽一個月多少錢?
劉先生:五千
保險員:五千然後再手機費,那你手機費應該很高囉?
劉先生:還好,我現在就是有讓孩子比較固定點
保險員:比較收斂一點嗎?所以你現在這樣每個月的手機是多少費用?
劉先生:現在固定下來大概是一萬
保險員:手機費一萬喔?手機費,一萬可能怎麼多?
劉先生:沒有啦,主要都是那個代收對不對?
保險員:怎麼樣的代收?
劉先生:就是代付款啦
保險員:代付款,主要就是金費沒那麼高,但是最主要是代付款,這樣?(我不懂這是什麼意思?)
劉先生:沒有啊。因為如果我不算那個,我每個月大概繳兩千吧?
保險員:好,所以你代付款大概8000塊左右的
劉先生:就是讓他。如果改天發現不用,那麼就是在他再往下(我不懂這是什麼意思?)
保險員:那你代付款就是在玩遊戲,這樣嗎?(所以,所謂代付款,就是一萬裡面,有八千元是玩遊戲的錢對嗎?)
就是,減少個兩千塊?再減少你把那些存起來,因為媽媽其實也一直跟我講這一塊啦。然後我是也蠻真心推薦。就是跟你說這個一個想法就是說(「然後我是也蠻真心推薦。就是跟你說這個一個想法就是說」這句話的論述,以後要修改一下再給我,這樣的語意不太通順喔!),我們可以去把這些錢存下來。未來如果說,有一些需要用到的東西,需要用到的部分,這當然我們會有一筆錢這樣子,就小錢可能當然不多,但是至少會有。對阿。 (這段話,就是告訴客户,錢要存下來的意思,以備不時之需。雖然能存的錢不多,但總是比沒有好對嗎?)
劉先生:對
保險員:那就是,我先給你先幫你送這一份(這段話的意思,是你有兩份建議書,先給對方一份是嗎?),然後我之後再幫你辦這個部分,對因為現在影響還沒有辦法,對啊,這個我先收起來,我再幫你送。原本想說我給你一個方案啊,對啊,你也可以就是把你現在手機的部分挪一點過來用,因為你手機那些其實對你來說,你有得到什麼嗎?就是你這樣花費的可能得到快樂是嗎?在遊戲裡面得到快樂?
劉先生:對,大概就是這樣子吧
保險員:如果說這個遊戲可能我們把它抽個,2000塊3000塊出來的話會對你來說,是一個影響嗎?(這樣問就不錯!讓客户思考一種可能的情境。但,你可以有更好的問法。因為沒有原因的要客户付出,那動機不明,願意的機率不高。特別是高資產客戶,更會有這種敏感度。)
(你可以這樣問:「若是抽個兩三千元,為自己存下一筆錢,未來可以當教育基金、退休金的話,你願意嗎?這樣問,動機就會比較明確,願意思考「取捨」的動力會比較強大。」記得,有動機才會有動力。)
劉先生:其實也還好
保險員:還好,如果是把這個三千塊存下來的話,對你未來,比如說,我們一年一個月存三千,然後一年存三萬六十年,十年存三十六萬,那這三十六萬對你未來會有什麼幫助嗎?(「這三十六萬對你未來會有什麼幫助嗎?」這樣問,就是很好的“解決性問句”,有就是以「解決方案為中心」的問法,「你覺得對你未來對你未來會有什麼幫助嗎?」這就是潛在性問句的使用,而且是以開放性問句的方式提問,是很有威力的問法。若客户說的愈多,那你開發出客户潛在報酬就愈多,這將加深顧客對你的解決方案的重要性,是很棒的問法。)
劉先生:這個應該我不確定是哪一種
保險員:哪一種沒關係?你說,哪一個?你說,你要確定是哪一個?(這樣問,若是在頻率相近,也就是感覺沒有跑掉的前提下,是可以問的。只要記住,不要讓客戶有被質問的感覺即可。當對方說出來,就表示對方的大腦被你啟動了。對方勢必是先想得到,才能說得出的。強烈畫面感,對顧客想要獲取你的解決方案,有非常大的幫助。)
劉先生:這個…
保險員:就是10年之後,如果存了三十三十六萬就是說,這個錢對你說有什麼意義嗎?沒想法(試著引導客户思考即可,不要自己給客户答案。除非對方實在想不出來。)
劉先生:沒有,畢竟我現在沒什麼特別的規劃,
保險員:沒有很特別的規劃。比如說,未來10年後我可能考慮要買車,或者是我有什麼其他的,像是我要去自助旅行等等之類的有沒有這樣的想法,還是有什麼的,你有甚麼未來人生的規劃,然後是需要用到錢的,(這樣的舉例可以喔!你就是最好的案例示範,人本來就有趨樂避苦的天性,在正常的情況下,顧客是會願意受到有利於自己的影響的。)
劉先生:現在沒有,啊有啦,現在我有啦,我現在欠一個人錢,我現在不是跟…借錢?是因為那個什麼,土地那個。他說,他要把他的一份換…,因為爸爸死掉剩下比較多土地嗎。他就是他本來應該要分3分,就是媽媽。我跟他。後來媽媽說,就是乾脆他說,如果妹妹以後要出去的話,要嫁出去的話,那個土地他可能就是,就是媽媽就是說,乾脆就是當成我跟他買,就是讓他那一塊也換到我下面,所以我在欠我妹大概一百多萬吧?
保險員:那也是必須要有一筆存款,你才有辦法慢慢地還給妹妹嘛,因為畢竟,一定是,其實他現在還在讀書啦,所以他可能或許不會需要用到這個錢了(銜接顧客的話,再跟客户建議,也是可以的。)
劉先生:應該就是去年才欠
保險員:因為去年爸爸突然就走了啊?對啊正常來說,是分成3份沒有錯啦,只是說,就是其實媽媽,也是考量未來說如果這個土地一直分割的話,未來是沒辦法再繼續往下撐的
劉先生:因為他是他那時候,就覺得說,就是那如果到時候又要換的話,到時候也要一種做很多流程,就是如果到時候那一塊土地就是可能又要移過來或是移怎樣
保險員:對啊,對所以你可以想一下這一塊。這個也是以其中一個規劃之一啊。對啊,那其實我們也都不希望說,我為了這個為了這個我們所謂的財產的部分,然後跟妹妹有一些不好
劉先生:不會,他欠我錢很久了
保險員:不要這樣,對啊就是你們,兄妹感情應該蠻好的啦,
劉先生:還行吧,以前比較常吵架的,現在他回來,也只剩能跟我聊天了
保險員:對啊,所以就是我覺得可以我回去就是你可以想一下這個方案啦?就是你可以想一下,對啊。因為對你來說,如果說可能,我們可以三千,或者是甚至可以,更多一個月(這樣的說法,會比較偏向“商品式銷售”囉!也就是顧客並沒有出現所謂的「明確性需求」俗稱「強烈的需求」,你就提出希望客户參考你的方案。不是這樣不行,只是這樣成交的力道會必較弱。)
劉先生:就是我每個月,我如果有花剩下來,我剩下的都會留起來啊?就是,因為我如果下個月我領完之後,我原本的那一份,我就會留著然後再來剩下的花費,我也就會用就是當個月的薪水而已。(抱歉!這意思是說,客户就只會用到當月的薪水,的這個意思嗎?)
保險員:可是你會這樣會不會有。比如說,有一個問題就是說,如果我這個月薪水的話不夠,我可能又突然有一些什麼支出。我會用到上個月的薪水
劉先生:很少耶就幾乎不太會啦。
保險員:那如果說你這樣子把它存下來了。其實你既然都已經把他自己把它存下來放在你的儲蓄裡面,那你就是換一個地方去把它存下來。你未來他有複利回存的效果,那未來它可能就會慢慢滾了。而且因為有保障,提供給你這樣子對啊,沒關係,我這個先幫你處理好之後,我們之後再來聊這一塊。(你這麼說,就是在介紹你的解決方案的好處,試圖能滿足顧客的需求。也不是不行,就單純屬於“商品式銷售”的方式而已。)
劉先生:我覺得啊,如果真的要的話可能明年吧?明年應該可以
保險員:怎麼說?明年可以(透過這樣的提問,你試著了解原因,是很好的!)
劉先生:因為我在繳一個算是貸款,繳到今年
保險員:貸款?你去問貸款?
劉先生:不是反正就是一個貸款繳到今年,大概六千
保險員:你自己去貸?
劉先生:我自己去弄的,媽媽不知道,我也不打算告訴他,反正我就繳到今年
保險員:你用信貸嗎?
劉先生:對反正,就是每個月那個手機繳費啊
如果我今年繳完之後,我每個月的那以前基本上是本來就沒有要繳的,那錢筆可以留,所以明年就會比較寬裕一點。
我是前年的12月,所以我去,我已經繳了一年了。我記得我當初是24期,所以今年繳完之後,其實我明年拿出來的錢就會比較多。
保險員:所以你剛剛說的一萬塊是包含這個六千多塊裡面?
劉先生:不包含,你說我手機的那個嗎?那個不包含
就是因為不包含。我才會說,剩下的就是大概六七千
第二個就是其實我除了吃飯的我也沒有什麼其他的花費。我基本上,我把所有的錢基本上都是除了吃飯的時候,我就是用在手機上而已,我其他沒有什麼花費的
保險員:對ok
劉先生:啊所以?如果真的要的話可能,明年會比較好啦
就不一定了因為。我如果現在這樣繳其實,雖然能留下來啦,但是其實也是算是蠻緊繃的啊,如果是明年的話,應該會比較好一點,
保險員:對我瞭解,你可以你的想法對,好的沒關係,我們這邊就先處理對啊(處理什麼?我依然不太理解。)
好!這個對話過程,有大部分的時間,用來了解顧客的財務狀況,但這不是你應該做的主要工作,你的主要工作,是挖掘出顧客的「明確性需求」也就是讓顧客說出,他最關心的事項是什麼?而且是你的專業能滿足的。是保障?還是理財?
舉個例,若透過你跟客户的訪談,你了解到,顧客真正最關心的是自己的“退休規劃”,那這個方向就是你在訪談中,首先需要確定的。然後就是透過提問課程中的提問技術,勾勒出顧客不做退休規劃所產生的影響、後果是什麼?這就可以啟動顧客的「逃離痛苦」
然後再透過解決性問句,讓客户說出當擁有一個解決方案,可以滿足自己的退休規劃,將為他帶來哪些好處,說得愈多,你的解決方案就愈重要,也能啟動顧客的「追求快樂」。
最後你重複歸納一次顧客所說出的痛苦、快樂,然後你問客户:「若我能找到一個方案,幫你避掉痛苦,達成你的快樂,此方案是你要的嗎?」當客户說要,你幾乎就離成交很靠近了!
只要需求夠強烈,顧客自己會去想辦法解決錢的問題。
最後記得一個重要的成交心法,就是
「商品是滿足需求的工具,價錢是交換工具必須付出的代價。」但需求不明確,商品無意義,付錢更是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