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 台北 曾小姐

Line

南山 台北 曾小姐

 

業務員背景: 入職3年

 

案件來源: 服務件

 

客戶背景: 客戶老公是水泥粗工,薪水未達3萬,客戶是傳產的品管月薪未達3萬。客戶老公因糖尿病,2018年連續4個月去服務理賠,才有接觸。老婆後來有買一份基礎醫療3個月後要求契撤,經解釋及先生實際狀況,僅先取消意外險。老婆曾問業務員,她老公能不能再加保?業務員回覆因為糖尿病症狀且理賠過幾次,加保有難度,家中有4個小孩。

 

耕耘期間:2年多

 

業務員因辦理強制險打電話給客戶

 

業務員:「X姊,你的強制險到期囉,要趕快續保」

 

客戶:「對對,我都給忘了。阿你明天中午來我公司幫我辦好嗎?」

 

業務員:「沒問題。老大現在已經高一了嗎?」

 

客戶:「什麼高一,都專二了啦,現在在桃園念軍校」

 

業務員:「那老二呢?」

 

客戶:「老二國中畢業後在飲料店上班,他說他不想念書,我就隨他了。」

 

業務員:「歐歐,好,我們明天中午公司見喔」

 

第二天辦理車險時因時間緊湊,且客戶一直在講電話,業務員沒聊到什麼。

 

回台經與主管討論,主管建議兩個兒子已有收入,可規劃簡單的意外險。

 

又過幾天,業務員打電話給客戶

 

業務員:「X姊,你收到保險卡了嗎?」

客戶:「歐,我找找。有,有收到。」

 

業務員:「上次你提到老大現在念軍校,老二現在在打工,有沒有想過要幫他們規劃檢安的意外險?」

 

客戶:「不可能啦,沒錢。」

 

業務員:「一個月大概只要5.600元,老大當職業軍人在學校出操難免需要多一點保障。」

 

客戶:「學校都會有團險阿」

 

業務員:「團險是你在學校才有保障,不再學校就沒了。平常的意外險是生故或實支實付,但是我們家是骨折險,這個超不同的。如果骨折休養1.2個月,家人需要照顧她,所以需要一點補償金阿。我建議可以來規劃一下」

 

客戶:「(想了一下)不然這周末我兒子回來我再問他。」

 

業務員:「好啊~你在問一下。那老二在飲料店打工有多久了?」

 

客戶:「幾個月,還不滿半年」

 

業務員:「這算打工還是正職呢?」

 

客戶:「正職」

 

業務員:「那正職有收入,那我們是不是也幫她規畫一個意外險呢?一樣每個月5.600元?」

 

客戶:「不可能啦,他不是很穩定,沒辦法」

 

業務員:「那老大今年已經21歲了齁?」

 

客戶:「哪有,他90年次的」

 

業務員:「弟弟平常會騎摩托車嗎?」

 

客戶:「客戶 會阿,但是他下個月會去考駕照」

 

業務員:「了解了。」

 

電話結束,業務員準備提供建議書

 

好!我來進行拆解分析。

 

業務員因辦理強制險打電話給客戶

 

業務員:「X姊,你的強制險到期囉,要趕快續保」

 

客戶:「對對,我都給忘了。阿你明天中午來我公司幫我辦好嗎?」

 

業務員:「沒問題。老大現在已經高一了嗎?」

 

客戶:「什麼高一,都專二了啦,現在在桃園念軍校」

 

業務員:「那老二呢?」

 

客戶:「老二國中畢業後在飲料店上班,他說他不想念書,我就隨他了。」

 

業務員:「歐歐,好,我們明天中午公司見喔」

(以上這些,我覺得沒什麼問題。先服務再寒暄,並且邀約見面是對的,因為電話中不適合討論太多你想訴求的業務,電話中變數多。電話主要用來邀約或是簡單寒暄,見面才能真正鍛鍊顧問應有的訪談技巧,發掘顧客需求,然後與你的解決方案對接。)

 

第二天辦理車險時因時間緊湊,且客戶一直在講電話,業務員沒聊到什麼。

回單位與主管討論,主管建議兩個兒子已有收入,可規劃簡單的意外險。

 

又過幾天,業務員打電話給客戶

 

業務員:「X姊,你收到保險卡了嗎?」

 

客戶:「歐,我找找。有,有收到。」

 

業務員:「上次你提到老大現在念軍校,老二現在在打工,有沒有想過要幫他們規劃檢安的意外險?」

 

客戶:「不可能啦,沒錢。」

 

業務員:「一個月大概只要5.600元,老大當職業軍人在學校出操難免需要多一點保障。」(直接丟出解決方案,我覺得並不適合,因為這就是典型的「處理拒絕」而不是「預防拒絕」,而且在電話中訴求你的業務,變數多,而且影響力有限。根據7、38、55法則,你電話裡面,對方只能聽到你的語意、語調,影響力合計是45%,55%的肢體語言,顧客看不到你,就會感受不到,所以除了變數多,影響力也有限。)

 

客戶:「學校都會有團險阿」

 

業務員:「團險是你在學校才有保障,不再學校就沒了。平常的意外險是身故或實支實付,但是我們家是骨折險,這個超不同的。如果骨折休養1.2個月,家人需要照顧她,所以需要一點補償金阿。我建議可以來規劃一下」(這就是典型的假設成交法,也就是說完商品的好處之後,立刻給予建議,被動性的希望客戶接受我們的建議,效果比較有限。而且在電話裡面講,還是那句老話,變數大,影響力也有限。)

 

客戶:「(想了一下)不然這周末我兒子回來我再問他。」(這個回答,非常有可能是顧客釋放出的煙霧彈,不一定是真話;也就是為了打發你,避免你的繼續糾纏,所以隨口敷衍的一個回答。)

 

業務員:「好啊~你在問一下。那老二在飲料店打工有多久了?」(你信以為真,非常開心的請客戶去問他兒子,然後你繼續開心的繼續搜集情報。但是,電話裡面並不適合太多的細節收集,電話的目的是邀約碰面,與簡單寒暄。)

 

客戶:「幾個月,還不滿半年」

 

業務員:「這算打工還是正職呢?」

 

客戶:「正職」

 

業務員:「那正職有收入,那我們是不是也幫她規畫一個意外險呢?一樣每個月5.600元?」(這跟前面的問題一樣,顧客不確有需要,你就立刻給予建議,被拒絕的機率非常高。)

 

客戶:「不可能啦,他不是很穩定,沒辦法」

 

業務員:「那老大今年已經21歲了齁?」

 

客戶:「哪有,他90年次的」

 

業務員:「弟弟平常會騎摩托車嗎?」

 

客戶:「客戶 會阿,但是他下個月會去考駕照」

 

業務員:「了解了。」

 

電話結束,業務員準備提供建議書。

 

綜合建議。

 

「沿著舊地圖,發現不了新大陸。」線性、直覺的處理顧客拒絕,本來就比較容易,也無需帶多的準備,但缺點就是被拒絕的機會比較大。

 

加上這個客戶,家庭經濟本來就較為困難,更加需要保險工具,轉介風險所造成這個家庭的經濟損失。因此,我從兩方面來給予你建議。

 

  1. 你的客戶,兩夫妻。

看起來,他們兩夫妻依然是家裡的經濟支柱,所以兩夫妻保障的完整度應該優先建議規劃。先生因為糖尿病,要再加保機會不大,不過太太身體健康,可以在訴求規劃。

 

這種家庭經濟較為困難的客戶,本來意識風險的能力就比較差,不然經濟也不會這麼困難。所以,你若要經營這種顧客,你就必須先有效的喚醒顧客的風險意識,沒有意識風險可能帶來的更多損失,顧客是不會願意藉由保險工具轉介風險的。而要讓顧客真正意識風險,你所學的提問技術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提問就是幫助客戶反思,顧客反思才能帶來反省,激發了顧客的“損失規避心理”對方才會重視轉嫁風險的重要性,你的保險商品才能順利賣出去。

 

  1. 顧客的子女。

他們孩子雖然已經就業,但是對於風險意識更是薄弱,初生之犢不畏虎,根本也還搞不清楚什麼是風險。而你卻是透過他父母來問,是否要規劃保險。

 

這就像是你認為《侏羅紀公園》很好看,你卻要你的客戶演給他的小孩看一樣,你覺得是你演的比較像,還是你的客戶呢?保險沒有好不好,只有有沒有必要。若是顧客對於風險,可以有效的避免、預防、自留,顧客是沒有必要透過保險來轉嫁的。你是保險顧問,分析風險的重要性,是你的工作,無法喚起顧客對風險的重視,保單賣不出去,這也是必然。

 

所以,我建議你應該親自請顧客邀約他的孩子與你碰面,然後好好發揮你保險顧問的功能,才是你成交她孩子的關鍵。

 

以上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南山 台北 曾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