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目的,是感覺自己屬於一個比自己更大的目標、感覺我們被需要、感覺我們為更好的未來努力。目的能創造真正的快樂。」– 馬克.祖克柏 (臉書創辦人)
祖克柏這句話,從「正向心理學」與「目的感」的理論可以獲得解釋。
一、目的感與幸福感的關聯
正向心理學大師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提出的「PERMA模型」指出,意義感(Meaning)是提升整體幸福感的重要元素之一。
研究顯示,當個人感覺自己屬於更大的目標或使命時,他們會更滿足、更幸福。
之前我有文章裡有提過,我再幫你複習一遍。
- P – Positive Emotion(正向情緒)
- 追求快樂、滿足和樂觀的感受,如喜悅、感激與幸福。這是幸福的基礎,也是其他要素的動力來源。
- E – Engagement(專注)
- 全心投入能引發「心流」的活動。這種狀態下,個人完全專注於當下,對時間的感知會消失,並體驗深層的滿足感。
- R – Relationships(良好的人際關係)
- 與他人建立深厚的連結。研究表明,與家人、朋友或同事建立和維繫正向關係是幸福的關鍵。
- M – Meaning(意義)
- 尋找生命中的目標,並感受到自己的行動對他人或世界有價值。例如參與公益活動或從事富有使命感的工作。
- A – Accomplishment(成就)
- 設定和達成目標所帶來的自我滿足感。這包括努力實現夢想、獲得技能或在專業領域中取得突破。
二、心理與生理健康的連結
擁有「目的感」的人更可能擁有較好的心理與生理健康。例如,研究顯示,在控制其他風險因素後,高目的感的老年人心臟病發作的機率較低。
此研究由 Kim、Kubzansky 等學者主導,旨在探討擁有高目的感是否能降低老年人發生心臟病的風險,即便在考量其他已知風險因素(如年齡、生活習慣、既有疾病)之後。
研究假設,強烈的目的感可能透過影響心理健康、行為選擇(如運動、飲食)、以及壓力管理來改善身體健康。
結果發現
- 核心發現:
高目的感的參與者,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顯著降低。該結果在考慮傳統風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後仍然成立。
- 心理與生理的連結:
目的感可能透過以下機制改善健康:
- 減少壓力反應:高目的感的人在面對生活挑戰時,能更有效地管理壓力,降低慢性炎症的水平。
- 促進健康行為:這些人更可能參與定期運動、健康飲食及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
- 綜合健康效果:
研究也發現,擁有目的感的老年人,不僅心血管健康更佳,還有較低的全因死亡率(all-cause mortality)。
全因死亡率是指某一特定人群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因任何原因死亡的總數。
說個研究黑猩猩的偉大動物學家的故事給你聽。
珍·古德,在非洲叢林中找尋靈魂的使命
在一個大雨滂沱的清晨,年輕的珍·古德站在非洲坦尚尼亞的戈壁叢林邊緣,手裡握著一支簡單的筆記本和一把望遠鏡,目光堅定卻帶著一絲不安。
這是一個陌生的世界,密密麻麻的樹葉遮住了陽光,叢林中響著無數動物的叫聲。
這裡,不僅是她夢想的起點,也是她挑戰自我的試煉場。
「珍,妳瘋了嗎?一個女人,跑到叢林裡研究猴子,妳知道那有多危險嗎?」出發前,母親一臉擔憂地說。
但珍的回答簡單而堅定:「我要做些不一樣的事。我想知道,他們(黑猩猩)到底是怎樣的生命。」
母親最終妥協,並鼓勵她勇於追逐自己的理想。
然而,進入叢林的前幾個星期,珍的夢想幾乎被現實碾碎。
黑猩猩們對她充滿敵意,時而遠遠逃開,時而發出威脅的嘶吼。
獨自一人睡在簡陋的帳篷裡,她聽著無數夜晚動物吼叫聲,內心充滿恐懼。
「珍,這值得嗎?」她在日記中寫道。「這片叢林是如此美麗,卻也讓我感到如此渺小和無助。」
但在一次清晨,奇蹟發生了。一隻叫「大衛灰鬍子」的黑猩猩,走到了她的帳篷邊,表情平靜地坐下,開始剝開一根香蕉吃。
珍屏住呼吸,緩緩地拿出筆記本。那一刻,她明白了:信任是需要時間的,甚至比她想像的還要長。但只要她夠耐心,她的夢想會等著她。
接下來的日子裡,珍學會了融入這個黑猩猩的世界。她觀察他們使用工具來挖掘白蟻,看到母親如何細心地照顧幼崽,也目睹了領導者間殘酷的權力鬥爭。
她記錄下來的這一切,改變了科學界對人類與動物的認知,也讓她發現了自己的使命:不僅是研究這些生命,還要保護它們。
多年後,珍站在聯合國的講台上,對著全世界的領袖說:「我們的行動對地球和所有生物都有影響,每個人都能做出改變。」
我想,她真正想說的是「我們和他們共享這片地球。他們的未來,也是我們的未來。」
故事聽完,我想分享另一句話,「一個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知道該往哪裡去。」這就是祖克柏所說的「目的能創造真正的快樂」。
而且,有長遠的目標追求,你就不會為短期目標失敗而感到太難過。
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你的確需要滿足客戶的需求,顧客才會甘心為你提供的服務買單,這代表你具備影響力,而且證明了你被需要。
你每天的行動,都在幫助他人解決問題,同時為自己的能力帶來成長,此刻的你就是在實現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若你能每天都這樣生活,那可以確定一件事,你不會只有達成目標的時候感到快樂,而是你在追求長遠目標的每一刻,都能感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