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曾買過同業醫療保單,理賠經驗很差,現在想重新規劃,但是只願規劃有保本的終身型商品,但這樣保障勢必會不足,我該如何與他溝通?
客戶是72歲的知名畫家,是我先生的客戶,轉介紹給我認識,預估資產有三四億,夫妻二人因多年前投保醫療險的理賠經驗不好,就解約了,之後就只願意規劃儲蓄險。
做完保單整理後,我提供了全家的保險建議,因太太罹癌19年,控制良好,她對於我的建議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先生覺得保險規劃只是風險的預防,沒用到就應該有保本,所以不願意接受沒有保本的商品,也覺得意外險沒必要。我舉例說明、也分析了利弊(有運用剛從老師上課所學的方式)他還是覺得沒必要,覺得自己的資產夠用來支付。
加上兩個兒子很爭氣,事業與經濟狀況都不錯,他自己的資產中,除了三間房產,其他不見得會完全曝光,所以根本不想特別規劃。
請問老師,我該如何進一步溝通,讓這位畫家意識到風險轉移的重要性,能夠接受醫療保障規劃和稅務規劃呢?
這問題,其實對方也沒錯喔!只是他用他自己的想法來解讀保險。他說保險是預防風險。或許你這個專業人士並不認同,但其實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客戶永遠都是對的。
我常在課堂上說,銷售有三顆地雷不能碰。
誇大其詞:說十分做七分,這會讓客户覺得不實在,不敢將重要規劃交給我們。
批評同業:有資格批評的是消費者,本是同行是沒有資格批評同業的,這會讓客户覺得我們沒風度。
否定客户: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客戶都是對的。而你的工作,就是要做到讓客户感覺「你說的比我有道理」也就是我常說,你要能製造客户心中對你的「欽佩感」。否定客户,會讓客户感受不佳,造成抗拒,不利於你的行銷。
那這客戶該怎麼辦?我給你兩點建議。
第一、檢視或更新溝通方式,傳遞風險轉嫁的重要性。
什麼意思?很多業務員,自己覺得說得很清楚,但實際上對方理解的很模糊。很多時候不是業務員說的不重要,是在溝通的過程,對方感受不到重要性。對方若在你溝通之後,覺得不重要,不重視不也理所當然?
所以,我建議你依然要設定一定的頻率,繼續與客户維繫關係,用你在課堂上所學的各種讓客戶感知你價值的方法論,讓客戶慢慢感知到保險規劃的重要性。只有對方真正感到重要了,規劃的行動,就是一種自然的結果。
第二、「先求有,再求好」投其所好切入。
我常說,保險行銷三順序「先賣客户想買的、再賣客戶需求的、最後賣你想賣的。」也就是一開始,客戶可能不信任你,不願意將大筆規劃交給你,所以基於人情,只想給你做點業績,於是就用自己的想法來解讀他認知到的保險與人情。
例如,當年我做保險的時候,我爸爸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知道我做保險之後,他主動說要跟我投保保險,說要給我做業績。她電話裡說:「國華,給我設計一張保單,年繳大約20萬,六年期的保險。」
但是,你我都知道,六年期的保險,是要打三折的。實際業績並沒有多少,而從我這個剛認識的姑姑看來,她覺得自己給了我很大的業績。雖然業績不多,你猜我做嗎?
我當然做呀!不是因為「積少成多」的概念,而是「先賣客户想買的、再賣客戶需求的、最後賣你想賣的。」這個概念。她跟我買了保險,我就有機會進一步展現我的專業,只要「信任、專業」都被接受了,那我之後想賣什麼給她,也會更容易。事實也是這樣,後來我也在她家寫了不少其他的保險。
所以,我建議,他不是對「有保本的終身型商品」有興趣嗎?那你就先投其所好去給客戶建議。若真沒有類似的商品,你也可以考慮異業結盟,跟其他保險公司、保經公司配合,一起服務好客戶的需求,更深入地取得信任,那之後你的其他建議,對方接受的機率也才能愈來愈高。
附上之前,我給學員有關異業結盟的解答連結給你參考
以上建議給你參考,其他你繼續提問、複習課程,你將能加速你能力成長,和品牌的形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