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非暴力溝通』四步驟,讓聽者意識問題,並做出改變。

Line
雷龍式銷售播客
雷龍式銷售播客
運用『非暴力溝通』四步驟,讓聽者意識問題,並做出改變。
Loading
/

大家好,我是雷龍式銷售第一人,國華老師

 

「運用『非暴力溝通』四步驟,讓聽者意識問題,並做出改變。」

 

在前一集的播客中,還是來複習一下,什麼是好口才。還記得嗎?你需要達到「傳遞資訊→說服聽眾→啟發行動」。透過表達,你要能夠達到對方聽從,並採取你希望的行動。

 

上一集我提到,在說話之前,你需先製造愉快的感覺,才能較為順利的進入問題的解決,所以我教你快速製造愉快感覺的三階段「喜歡你→認同你→佩服你」讓顧客打開心門,對你交出信任你的金鑰匙。

 

接下來四集的播客,我要進一步的來教你,運用架構好,而且是被驗證有效的表達工具,來幫你達到所謂好口才的「傳遞資訊→說服聽眾→啟發行動」。這這集先教你第一個表達技巧,叫做「非暴力溝通」。

 

我先來跟你舉個常見的例子。

 

有一位老公,最近一段時間總是很晚回家,而且總是帶著一身酒氣回家,回到家裏了,發現門被老婆反鎖了打不開,老婆火冒三丈對他說了這樣的話。老婆扯著嗓門說:

 

「你只知道整天喝酒?這麽晚才回來?手機也沒接,你死哪裏去了?你還不如死外面別回來好了。」

你看,若是你是那個老公,你會怎麼樣呢?你說:「若我是為了家裡經濟,不得不交際應酬的話,聽到這樣,肯定會跟老婆大吵一架的。」

 

是呀!被誤會的感覺是很不好受的。其實老婆會這樣說,最主要是因為無法得知老公現況,因而產生了兩種情緒。

 

一種是強烈擔心老公安危的情緒,另一種是因為老公讓他擔心這種不舒服的情緒。

 

在確定老公現況之後,原本的擔憂就消失了,而暫時被壓抑的那種不舒服情緒,瞬間一湧而上轉換成憤怒的情緒;破口大罵就成了宣洩憤怒情緒的最好出口。

 

可是,像失控一樣的罵老公,尤其是最後那句「你還不如死外面別回來好了。」這句話脫口而出,結果可以想像「很難更好,只會更糟」;原本的關心,完全無法讓老公感受,還造成反效果。

 

怎麼辦呢?我們換個方式來說說看。你說。

 

 「老公,我看到最近這兩個星期,你總是要十二點多才回家,打你電話你也不接,回到家不洗澡倒頭就睡。」

 

「其實我一個人在家內心是一直著急的,我需要安全感,我需要一個健康的你,所以未來這一周可不可以下班之後就先回家,跟我一起吃飯?」

 

你看,老婆沒有任何評價、責備,還深深表達了自己的關心,要是這個老公有點良知的話,肯定會感到內疚,進而改善自己的行為。

 

我很喜歡作家魯思·貝本梅爾說的「語言是窗戶,否則,它們是牆。」好的表達,真的就像窗戶,講得好就可以打開窗戶,讓你的意思進入對方的內心;反之就像牆,你說的愈多,對方的心牆就築得愈高。

其實第二種的表達方式,是一種非常有名的表達方式,出至於《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作者是馬歇爾·盧森堡,他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也是一名臨床心理學專家,曾經提出了聞名世界的非暴力溝通理論,並且根據這個理論成立了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

 

剛剛老婆的第二種表達方式,其實就是用了「非暴力溝通」四個步驟表達出來的。這四步驟就是「說明事實→表達感受→說出需求→提出請求」。我帶你回顧一下剛剛的說法。

 

「老公,我看到最近這兩個星期,你總是要十二點多才回家,打你電話你也不接,回到家不洗澡倒頭就睡。」這是一個具體的事實,不帶任何的責備與情緒。

 

「其實我一個人在家內心是一直著急的。」這表達的是自己內心的感受,讓對方知道擔心焦急是很難受的,對方當下就會了解,這種不好受的感覺,很可能是自己造成的。

 

「我需要安全感,我需要一個健康的你。」這是表達自己的需求,需要安全感,更需要一個健康的老公。這樣講,當下就能激發出老公保護老婆的英雄氣概,而且也知道老婆非常關心自己的健康。

 

「所以未來這一周可不可以下班之後就先回家,跟我一起吃飯?」這是具體的表達出自己的請求,而且這樣的請求相當的合情合理,更是一種老婆對老公愛的表現。

 

這樣運用「非暴力溝通」四步驟來說話,不僅有效達到你希望的目的,還完全是一種展現愛的表達。這種表達技巧,是我即將教你的四種表達架構中,最適合運用在對自己的親人的表達技巧。

 

我們常以為親人跟自己很親,所以在說話的時候都特別不留心;總把禮貌給了外人,把咆哮給了親人。

 

說真的,只要出現一張咆哮的臉,表情跟口氣就是一種顯而易見的暴力。不過,暴力語言其實還不只是體現在表情與口氣上,還有四種典型的暴力語言,當你遭遇到的時候,也會很受不了,甚至很受傷。

 

我再跟妳舉個業務員拜訪客戶的例子。

 

業務員:經理,你還在忙?

 

經理:對,今天很忙! 

 

業務員:沒關係,我待會再過來找您。

 

兩小時後,業務員又到經理辦公室。

 

業務員:經理,您還在忙?

 

經理:你還沒走喔?

 

業務員:對呀!等您忙完!

 

經理:你找我是要問保險的事情對嗎?

 

業務員:是的,上次你說會好好評估,今天剛好到公司幫您同仁辦理賠,我想順便過來跟你請教一下。

 

經理:你們做保險的,真是又黏又煩耶,你沒看到我很忙嗎?

 

這業務員一聽火都來了,說:經理,我哪裡黏?你不買可以直接說,我並沒有一定要做你的生意。

 

經理:你知道你現在是在誰的公司嗎?你們公司教你這樣講話的嗎?

 

這個案例,其實就是我以前年少輕狂時候的真實案例。後來就因為這樣,我就失去了再去這家公司開發業務的機會了。仔細回想一下,我為什麼一聽就火了呢?是不是這個經理對我貼了一個標籤,他說「做保險的,真是又黏又煩。」對嗎?

 

沒錯,什麼是暴力語言呢?盧森堡博士給出了答案,所謂的暴力語言有四種「1.道德批判、2.進行比較、3.迴避責任、4.強人所難。」這四種都算是暴力語言。

 

  1. 道德批判。最簡單的辨識就是對別人貼標籤。若是小明三天都沒洗澡,妳知道了後說:「啊!小明居然三天都沒洗澡,根本就是個髒鬼」就是貼標籤。剛剛那個經理,就是給我貼了標籤,屬於道德批判的暴力語言。
  2. 進行比較。有些父母對孩子說:你看看人家的孩子都不會像你這樣。
  3. 迴避責任。例如你說:「我不得不去應酬呀!」、「你實在讓我傷透了心」這種不願意對自己的思想、情感、行動負責的語言也算是。
  4. 強人所難。例如朋友說:「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

 

你看這四種,是不是很常出現在我們生活中呢?所以本集的播客,就是要教會你識別什麼是暴力語言,避免誤用暴力語言傷害了親人;同時教會你如何正確應對別人不經意地對你使用暴力語言。

 

就剛剛經理對我說的那個案例,我套用前面教你的四個步驟,再來說一次的話,你再聽聽看。

 

面對他人的暴力語言,你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克制住當下你想要評價對方的嘴巴;也就是不做任何的評價,再按這四步驟來表達。

 

我不評價,然後說:「經理,為了確保您的權益,我想趁您空檔的時候,跟你確認一下你規劃的意願。我想我沒記錯的話,包含上一次跟你說明,還有今天,一共來拜訪了您三次。但剛剛說我又黏又煩,我感到很難過。因為既然你有考慮規劃,我就有義務確認,您是否需要將風險轉嫁給我們公司。所以你願意有空的時候,我跟您討論這份您的保險計劃嗎?」我們來拆解一下。

 

  1. 說明事實。
    我說:「經理,為了確保您的權益,我想趁您空檔的時候,跟你確認一下你規劃的意願。我想我沒記錯的話,包含上一次跟你說明,還有今天,一共來拜訪了您三次。」這種利他而且不做任何批評的事實說法,跟經理說的又黏又煩明顯有落差,他不會不知道。
  2. 表達感受。說明了對方具體事實後,我接著表達我的感受。
    我說:「但剛剛說我又黏又煩,我感到很難過。」正常合理的情況下,對方會因為自己冒失的言語而感到內疚或抱歉的。
  3. 說出需求。我是保險顧問,對方有考慮,我當然有義務進行確認;確認需求是我的責任。還有更重要的是具體提出你的需求,例如你希望或想要什麼。
    我說:「因為既然你有考慮規劃,我就有義務確認,您是否需要將風險轉嫁給我們公司。」“確認”不但是當責,更是穩定業績的表現,同時你也提出你明確的需求。
  4. 提出請求。依照順序這樣說下來,對方正常是很難再趾高氣昂的。這時候你應該再提出你的訴求。也就是在說出“我希望”後,再說出“我想要”。

 

我說:「所以你願意有空的時候,我跟您討論這份您的保險計劃嗎?」經理在這樣有層次、又利己,加上我和緩的態度下,本來沒意願,都會變得不容易拒絕。他真的本來就有意願的話,那要我成交的機會就更大了。

 

最後做個結論。

 

「暴力語言」所造成的傷害,其實不亞於肢體暴力,只是很多人不懂得區分,因此常無意間傷害了客戶,或自己的家人。要想避免自己不經意對他人做出傷害,懂得識別暴力語言,以及正確面對他人不經意的暴力語言,這就很重要了。

 

什麼是暴力語言呢?只要是「道德批判、進行比較、迴避責任、強人所難」都是。那怎麼面對暴力語言呢?首先不進行評價,再依照四大步驟回覆即可。

 

四步驟是「說明事實→表達感受→說出需求→提出請求」很簡單對吧!

 

我是雷龍式銷售第一人,國華老師!期待下週再一起與你共同學習。

 

「對了!若你想要這個播客的文字檔,請複製網址,分享在臉書,並截圖,於粉專私訊給我們,我們就會給你文字檔喔。」

 

 

 

 

 

雷龍式銷售
https://lihi1.com/Db9gJ

講師經歷:
https://lihi1.com/QAXyq

學員實戰案例:
https://lihi1.com/bjo3U

學員口碑:
https://lihi1.com/s4DvS

運用『非暴力溝通』四步驟,讓聽者意識問題,並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