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榮耀感的影響進而產生的動力

Line

藉由榮耀感的影響進而產生的動力

 

小故事

我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深深紮根於美國的夢想中的。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

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阿拉巴馬州能夠有所轉變,儘管該州州長現在仍然滿口異議,反對聯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裡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將能與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攜手並進。

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聖光披露,滿照人間。

這就是我們的希望。我懷著這種信念回到南方。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嶙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耳爭吵的聲,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

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禱,一起鬥爭,一起坐牢,一起維護自由;因為我們知道,終有一天,我們是會自由的。

讀完這一段,你有沒有跟我一樣,寒毛豎立,深深受到感動呢?若有的話,不用意外,這是20世紀由137位學者評價第一名的演講,由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在1963年在林肯紀念館所做的演講,叫「我有一個夢想」其中我非常喜歡的一段話。

他發表完慷慨激昂又極具說服力的演說後,可以說震撼了整個美國;當時美國總統肯尼迪隨後就對金恩說,「我也有一個夢想。我的夢想是讓新的民權法案儘快在參眾兩院通過。」隨後不久,金恩博士跟總統,都被暗殺!但也因為兩位的犧牲,更快地促進了《民權法案》通過,將人權還給黑人。

 

擁有榮耀感的員工不同凡響

所以說,英雄不好當對嗎?妳說:「英雄我是肯定當不了,因為我是女生。」好的我懂!好啦!這個故事,我也不是要你學怎麼當英雄,而是我要與你分享,怎麼圓夢。

繼上一篇與你分享,黑人最後可以爭取回自己的基本人權,靠的不是勇氣,而是紀律;而在紀律的更上一層,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影響力,就叫做榮耀感。

若你可以藉由榮耀感的影響,那進而產生的動力,也會更強大。怎麼設計榮耀感呢?我藉由《強力瞬間》這本書裡面所說的方法與你分享。

最簡單的榮耀感設計,就是在平時多給別人認可。作者希思兄弟提到,在過去幾十年中有許多項研究,問員工什麽是能真正激勵你好好工作的事情,答案中排第一的永遠都是“自己的工作得到別人的認可”尤其得到老板的認可。

如果你是一個老板或者老師,對你來說,認可手下人的成績可能是舉手之勞,而對於被認可的人來說,這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榮譽,甚至都可能是他一生的轉折點。

但是調查表明,有80%的老板聲稱自己經常表揚下屬,而只有20%的下屬表示他們經常能得到老板的認可。這個局面是老板給員工的認可遠遠不夠。

看到這裡,若你是主管、經理的話,有沒有快點自我反省一下?若真是這樣,那你就要更認真看一下底下大師四點建議。

 

1. 認可必須是經常性的。

不是半年一次也不是一個月一次,最好是每周甚至每天都有,要隨時隨地發現員工做得好的事情立即表揚。

這我相當認同,其實這跟教育孩子一樣,例如拿到98分的成績單,應該肯定的是98分,不是問:「你那兩分那裡去了?」。「有發現美的眼睛」還不夠,還要有「說出來的立即」。

2. 表揚要真誠,最好是個人對個人。

體系化評選是看業績和指標發獎金,而個人的認可完全可以搞成社交互動。

這也的確,人家沒有功勞,你也應該看到人家的苦勞;肯定苦勞,也會讓同仁感受到被關心、體恤,回復鬥志也會比較快速。

3. 要具體。

比如在公司例會中把一個具體的員工幹的一件具體的事兒,拿出來當典型公開表揚。

這也是必須的。我聽劉燦樑老師演講說過,當年孝莊文皇后在小康熙登基當皇帝的時候,特別這樣告訴他,說:「大臣都是讀書人,有錯不要當眾批評,但有功,則要立刻公開表揚。」老師說,這樣叫做「強化」,可以讓對方更願意繼續做好。

好的,如果你能做到以上三點,員工就會很有榮譽感,而有榮譽感的員工做事就會非常不同。那自己怎麼設計,下一篇再與你分享。

 

小結

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且夢想大小無關對錯!重點是怎麼實踐。沒有人天生就是小夢想,大部分都是幾經挫折、失敗,讓夢想愈來愈小,最後才甘於平凡。但大一點夢想,真的這麼難實踐嗎?並不是!

我很認同「意願是起點,堅持是終點。」若可以懂得運用榮耀感來堅持,那堅持的動力將愈發強大。

 

 

 

想要知道雷龍式銷售第一人-黃國華老師更多的頂尖業務秘訣嗎?
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或Fb粉絲團

 

加入好友

藉由榮耀感的影響進而產生的動力
Tagg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