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224「愚者自以為聰明,智者卻知道自己是個愚者。」— 威廉·莎士比亞,《皆大歡喜》

Line

「愚者自以為聰明,智者卻知道自己是個愚者。」— 威廉·莎士比亞,《皆大歡喜》

 

這句話,其實跟希臘三哲人蘇格拉底說過的這句話很像,他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

一位是大文豪沙翁,一位是優秀的哲學家,說的道理都好像。

這背後的本質,都是認為真正的智慧不是假裝知道所有答案,而是認識到自己的無知,並以此為基礎,去追求更深層次的知識。

所以,當我聽到有人說「喔!這我知道,或是說,喔!這我會了,不用學。或是,喔!這我聽很多了。」

我腦海裡就會出現一個名詞叫:達克效應。

 

什麼是達克效應呢?

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 是一種心理現象,指的是知識或技能不足的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而知識或技能較為豐富的人則傾向低估自己相較於他人的能力。

這種效應是由心理學家 David Dunning 和 Justin Kruger 於1999年首次提出,透過一系列實驗發現:能力低下的人因缺乏足夠的知識,無法準確評估自己的表現,甚至對自己的不足一無所知。

而能力較強的人則因對領域的深刻理解,認為自己的成就並不特別卓越,容易低估自己。

 

說過無知的自信故事,你會更能理解。

1995年,美國匹茲堡發生了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搶劫案。

一名男子名叫麥克阿瑟·惠勒McArthur Wheeler,他因為相信了一個荒謬的理論而試圖搶劫銀行。

他認為在臉上塗抹檸檬汁後,監控攝像機就無法拍到他的樣貌,因為檸檬汁被用作隱形墨水——在紫外線下看不到字跡。

他自以為這個原理同樣適用於遮蔽自己的臉。

惠勒就真的在自己臉上塗滿檸檬汁後,毫無掩飾地走進兩家銀行進行搶劫,認為自己完全“隱形”於監控系統之下。

然而,當警方根據監控錄像非常迅速找到他時,他還感到極為震驚,甚至反問:“你們是怎麼知道我的?我用了檸檬汁啊!”

後來這起案件引發了心理學家大偉鄧寧 David Dunning 和賈斯丁克魯格 Justin Kruger 的興趣,他們開始探討為什麼像惠勒這樣的人會對自己毫無根據的信念如此自信,甚至採取行動。

他們的研究最終發展為你今天所學的 達克效應。

 

▶故事的啟示

1.無知會產生虛假的自信:
惠勒對基礎科學一無所知,但過度自信於自己的荒謬推理,最終導致他的行為令人啼笑皆非。

 

2.知識越少,錯誤的機會越大:
無知者無法意識到自己的盲區,這種「無知的無知」正是達克效應的本質。也就是現在很多業務員,他自己並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3.反思與學習的重要性:
如果惠勒對自己的信念稍加反思或詢問他人意見,可能就會避免這場鬧劇。

 

那優秀的保險顧問,要怎麼避免陷入達克效應中呢?

 

避免達克效應,你會經歷這四個階段

  1. 無知的自信:剛接觸某一領域的人,往往認為自己懂得很多,對自己的能力過度自信。
  2. 認知衰退:隨著深入學習,發現自己的知識不足,自信心降低。
  3. 謙虛的成長:持續累積知識和經驗,逐漸建立更客觀的自我評價。
  4. 專業的自信:在掌握了豐富知識後,對自己的能力有更穩健且現實的自信。

我自己完完全全就體驗過這四個階段。

 

好!如何將今天的所學運用在你的工作上呢?我給你三點建議:

  1. 保險顧問的訓練與成長
  • 許多剛入行的保險顧問可能會覺得簡單的銷售技巧足以成功,忽略了深層次的專業知識需求。透過持續學習,他們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進而進步。
  • 給新人建議:將謙虛視為學習的起點,尋求導師的指導,避免陷入「無知的自信」。
  1. 與高資產客戶的互動
  • 高資產客戶往往對金融或保險知識有一定的認識,但可能存在誤區。顧問需有足夠專業性來引導客戶重新認識自己的需求。
  1. 領導與團隊管理
  • 在團隊中,注意避免自己或團隊成員陷入達克效應,透過建立正確的反饋機制和專業培訓,讓每個人能更準確地評估自己。

 

最後,我幫你歸納今天所學重點。

許多能力不足的業務員,不僅低估了事物的難度,還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而達克效應就是要提醒你,真正的智慧來自於認識到自己的無知,並保持學習與謙虛的態度,這樣我能確保你不一定變得更好,

但能確保你不會變的更糟。

1140224「愚者自以為聰明,智者卻知道自己是個愚者。」— 威廉·莎士比亞,《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