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弄清楚自己有什麼本領。如果要玩那些別人玩得很好、自己卻一竅不通的遊戲,那麼,你注定一敗塗地。要認清自己的優勢,只在能力圈裡競爭。」查理.蒙格。(波克夏聯合創始人)
這位幾乎跟股神巴菲特齊名的企業家,他說的這句話,我一樣先從“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理論的角度解釋給你聽
▶概念:能力圈的定義與背景
能力圈由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與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提出,是投資哲學和個人決策中的一個核心概念。能力圈的本質在於了解自己的優勢與局限,專注於熟悉領域內的活動,以最大化成功率。
▶能力圈的核心思想:
- 清楚界定知識範圍:每個人都有特定的知識和技能範圍,超出這個範圍,準確性和效率將顯著下降。
- 避免盲目冒險:在能力圈外的領域,知識的缺乏可能導致錯誤的判斷和失敗。
- 穩健發揮優勢:專注於能力圈內,能更精確地分析形勢、制定決策,並提高成功機會。
查理·蒙格的觀點是「弄清楚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並且誠實地承認圈外的事情,是成功的關鍵。」
一、核心理論基礎與學術關聯
能力圈的理論基礎可以從以下兩個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的角度解釋:
1.知識管理與專家效應(Expert Effect)
這概念是說:
- 人們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往往更有信心,並且能做出更精確的判斷。
- 一旦跨越熟悉領域進入陌生領域,人們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即「達克效應」的延伸)。
泰特洛克,P.E(Tetlock, P. E.) (2005). *Expert Political Judgment: How Good Is It?
泰特洛克研究顯示:
在熟悉領域:專家的預測準確性高於普通人,因為他們在專業範疇內能識別關鍵信息並作出推斷。
跨越領域:專家在陌生領域的表現甚至不如普通人,因為他們傾向於過度自信地套用已有知識。
例如:巴菲特專注於消費品和金融保險業等熟悉領域的投資,避免參與科技股等他認為自己無法掌控的市場。
他拒絕在網路泡沫時投資於高估值的科技公司,避免了重大損失。
就算是現在的人工智能這麼火熱,截至2024年年底,他都沒有出手投資。
2. 認知邊界(Cognitive Boundary)
這概念是說:
- 「有限理性」理論(Bounded Rationality)由赫伯特·賽蒙(Herbert Simon)提出,指出個體的決策能力受其認知資源(如知識、經驗、記憶)的限制。
- 人們通常只能在自己理解的範疇內做出合理決策,超出範疇會導致錯誤或過於簡化的推斷。
Simon, H. A. (1957). *A Behavioral Model of Rational Choice.
賽蒙的研究強調:
決策框架:人們依賴於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推斷。
局限性:當信息或知識超出認知邊界時,決策質量會顯著下降。
3.能力圈與決策成功的關聯
以下兩個關鍵特性強調能力圈對決策的重要性:
(1)知識的深度與準確性:
- 在熟悉領域內,人們能識別微小差異並快速做出反應。
- 如巴菲特的投資原則:「只投資自己能看懂的公司。」
(2)避免無知的風險:
在陌生領域,人們可能因錯誤假設或不完整信息做出有害決策。
- 或是像剛剛泰特洛克(Tetlock)研究中的專家跨領域失敗表明,過度自信會增加失誤率。
- 聽完理論,我就說一下,查理蒙格的故事給你聽,你會更能理解。
查理·蒙格,只專注於自己的能力圈,查理·蒙格在成為世界知名的投資家之前,並不是一位典型的金融專業人士。
他的背景是法律,他曾在哈佛法學院接受訓練,並成為一名成功的律師。
然而,蒙格對投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進入這個領域實現財富自由。
當他初涉投資世界時,周圍的人都在熱衷於投資當時風靡一時的高風險股票,如生技企業和快速發展的科技行業。
這些行業的利潤誘人,但對蒙格而言,這些市場充滿了他不熟悉的專業術語和技術分析。
他開始感到疑惑:「我要如何在這個陌生的領域競爭?」
蒙格起初試圖模仿別人的投資風格,他嘗試研究科技公司的市場趨勢,閱讀技術分析報告,但越深入,他越覺得自己不理解。
他做出幾次高風險投資,但結果不盡人意。
他意識到,自己並不具備那些專業投資者的技術背景,也無法準確預測這些快速變化的行業。
蒙格在那時面臨一個重要的抉擇:
- 是否繼續投入精力學習他不熟悉的高風險領域?
- 還是回到自己擅長的領域,尋找一條不同的道路?
蒙格反思了自己的強項:他擁有法律背景,善於分析複雜的商業結構和合同條款;他對經濟基礎有深刻的理解,特別是對簡單、穩定的業務模式有敏銳的洞察。
他意識到,與其追逐陌生領域,不如專注於自己熟悉的「能力圈」。
他決定採取以下策略:
- 專注於簡單易懂的業務:蒙格選擇投資那些他能理解的行業,比如消費品和保險業,這些行業有穩定的現金流和長期需求。
- 與沃倫·巴菲特合作:蒙格與巴菲特成為夥伴,他們共同秉持價值投資理念,專注於研究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
- 回避過於複雜的行業: 對於自己無法準確評估價值的公司,他果斷放棄,避免冒險。
這種專注於能力圈的策略,使得蒙格和巴菲特共同創建了伯克希爾·哈撒韋,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公司之一。
蒙格的智慧和自律不僅讓他在投資領域功成名就,還為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啟示。
他的名言完美總結了這段經歷:「你必須弄清楚自己有什麼本領。如果要玩那些別人玩得很好、自己卻一竅不通的遊戲,那麼,你注定一敗塗地。要認清自己的優勢,只在能力圈裡競爭。」
理解之後,頂尖的保險顧問,你應該怎麼運用呢?
- 了解自己的強項與局限: 不追逐潮流,而是專注於熟悉的領域,能降低風險,提高成功率。
- 放棄不懂的事情: 勇敢地說「不」是一種智慧,避免浪費資源在無法掌控的領域。
- 能力圈是動態的: 雖然能力圈強調專注,但通過學習和實踐,這個圈子可以逐步擴大,為未來創造更多機會。
這段故事和哲學,不僅適用於投資,更適用於生活和職業選擇。
了解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遊戲」,才是走向成功的關鍵。
最後,我非常認同能力圈理論這概念,因為這概念強調了「認清自己所知」的重要性。
也就是說,要想成為頂尖的保險顧問,你需要專注於能力圈內的活動,這也與史蒂芬柯維提出的「減少專注圈,擴大影響圈」概念相符,這個影響圈,從某個角度來看,也是能力圈的意思。
也就是說「專注於能力圈、影響圈」你也能像查理蒙格一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