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客戶商品建議書至少有5次以上,每次提問商品內容後就無後續,我還可以做什麼?

Line

1案件來源:服務件

 

2.客戶背景:加盟店的店長

 

3.耕耘時間:一年八個月

 

4.客戶參加過單位什麼活動:沒有

 

5.業務員之前跟客戶互動的相關資訊說明:

 

她自己有一個終身住院及癌症險,我有提過建議書 手術及實支實付增加她的保障

 

6.客戶過完有購買的險種或,(和業務員購買的險種):

 

客戶有買先生及2個女兒的手術險加實支實付的附約

 

7.想要促約的方案是?

 

類終身的實支實付(三倍醫靠)及實支實付

 

8.業務員目前洽談的狀況?

 

目前是觀念溝通 考慮20年期的,因為店長自己覺得自己不急 所以她比較另外同業2家的商品,我也做過我們公司商品的說明,她本來就有考慮要買

 

9.洽談卡關的問題點?

 

我有給她的商品建議書至少有5次以上,以及每次提問商品內容後,就無後續,我過去又是一樣的商品說明,又無下文,這樣有四個月了。

 

但一直卡在她說要再給她時間參考 她想要好好的規劃

 

10.業務員要問老師的問題是什麼?

 

後面我有再去拜訪,但感覺觀念沒問題

 

所以我要想瞭解她目前的想法

 

進而增加她的危機感

 

以下是我提出的問句 想請老師給我建議和修改

 

—————————-

S-您知道保險有待等待期嗎

 

P-如果在等待期發生理賠的問題,對您的影響是?

 

I-之前給您的規劃的建議書

 

是有什麼問題困擾您嗎

 

N-若這樣的話,我提出的方案對你有什麼幫助嗎

 

因不知客戶在意的點在哪?這樣提問是否行?

 

謝謝老師

 

以下為補充的互動對話

 

—————————————–

————————————————————————————————————–

好喔!我來給你一點建議。

 

首先,我來幫你的問句作個澄清。

 

S-您知道保險有待等待期嗎(這是情境性問句,是對的!)

P-如果在等待期發生理賠的問題,對您的影響是?(這個問句,可以是探究,也可以是暗示。若對方承認了等待期的時候,發生理賠問題,這是個問題,那這個問題就是暗示性問句。若前面對方,不認為是個問題,那這個問句就是探究性問句。)

 

我建議,若對方已經知道,保險有等待期的話,那你最好可以先問說:「若在等待期的期間,發生保險理賠問題,導致不能理賠,這你在乎嗎?」若對方承認這是個問題,那你就可以順利銜接暗示性問句了!暗示性問句,就是為了擴大客户痛點而設計的,只要對方說出若不能賠,會有哪些後續的影響,說得愈多,那激發損失規避的動力就會愈大!例如他說:「那早知道,我就應該聽你的話,提早投保才對!」或是「那發生事故之後,若要再保保險,保險公司可能會拒保。」或是他說「萬一發生的事故嚴重,導致失能,那沒有保險金的幫忙,那我可能會拖累家人。」這些,你都應該運用暗示性問句,讓客户自己說出來!而這些答案,才會讓客户重視問題的嚴重性,不敢等待,提早做出決定。

 

 

I-之前給您的規劃的建議書,是有什麼問題困擾您嗎?(這不是暗示性問句喔!這屬於情境性問句,你正在搜集客户現有資料、狀況。)

 

N-若這樣的話,我提出的方案對你有什麼幫助嗎?(這是勉強是解決性問句。正確的問法,必須搭配前面的暗示性問句,客户已經清楚的知道,風險自留的代價很嚴重,然後你再提出解決性問句。例如妳問:「若是,我有一個建議規劃,可以幫你避免掉,剛剛你說的那些問題的話,對你的好處是什麼?」這時候客户思考出的任何答案,都會激發準客户對你解決方案的渴望。而且,這些答案都是客户期待的、希望的,那力道就會更強。

 

你的提問設計,看起來應該算是你對於SPIN問句的不熟悉,還不能正確有效的運用,所以客户會一拖再拖。我建議你要繼續努力的來上課,並且將實際遇到的問題,像這樣不斷地提出了跟我討論,那像這樣類似的問題,才會愈來愈少。

 

SPIN問句,這本來就是用來喚醒客户強烈且迫切的需求而設計的,只要你熟練了,那你就能領悟,我課堂上常說的口令,叫「與其等待,不如創造。」

 

我附上成交的三種成交時機,跟三種不值得你繼續花時間的客户給你參考。

 

保單成交的時機點,基本分成三種。

 

第一種,當場能成交、第二種,確認需求後成交、第三種,若干年後成交。

 

我個別帶你來看。

 

第一種,當場能成交:

 

這是指,客戶帶著強烈的需求請你規劃,就像你開餐廳,有個人走進來,那這個人點餐吃飯的機率非常高,這餐廳基本可以當場成交這個客人。

 

這種當場能成交的客户,比較少,有來找你,就立刻就對方的需求,加上你專業的建議,盡快成交。

 

第二種,確認需求後成交。

 

這種客户,就是你可以透過專業的互動,勾勒出客戶的需求,你再提建議方案,方案能有效滿足需求,這就能成交。

 

那這裡指的互動,就是像是背話術跟客戶說服、保單檢視後的建議、SPIN成交法、財務安全需求分析、或是向國泰的藏寶圖系統,可以就客户不足的規劃來給予建議。

 

這考驗的就是真本事的部分了!一般業務員之所以辛苦,就是只停留在背話術的說服,或是進一步用保單檢視再進一步建議,或是用公司的藏寶圖軟體,跟客户互動。

 

若能善加利用公司的內部教育資源,基本要能產生好的績效,應該也是可以的。但,你來上課,就是在此基礎上,來學其他技術,幫助你加速、精準成交。

 

只是,你現在對於許多課堂上的技術不夠純熟,所以還不能學以致用。待你純熟了課堂上的所有技能之後,你就會感知你的成交效率明顯提高。

 

第三種,若干年後成交。

 

這種客户,就是當下你跟他說,他沒感覺!不過,沒關係,只要你設定頻率的固定予以互動,之後真的碰到問題了,他能第一個想起你即可。

 

這種就像是你種一棵蘋果樹,然後固定澆水施肥,最後樹上長出蘋果,你再進行採摘。我覺得這個客戶目前的情況,應該就像是第三種情況,是暫時無法成交的。

 

若暫時成交不了,那記得心法「要嘛成交,不然就種下一顆未來能成交的種子。」等瓜熟蒂落,你再成交。

 

 

三種人你是不應該花太多精力的。

1.沒錢的人:這種人,可能是負債累累的人,真的生活都過不下去了,若再花錢買保險,那實在也太辛苦了。風險是不一定發生,也就是不一定要保險,但每天都要吃飯,飯不吃,那不用等風險來,也會死。所以,若經濟狀況太差的,不要勉強對方買保險。

 

2.逃避的人:很多人知道風險發生,沒有保險轉嫁經濟損失,那肯定是雪上加霜。但對比未來不一定會發生風險,卻要支付一種看不到摸不到的商品契約,很多人是捨不得花錢買的。那這種人,就是標準沒有責任感的人,這種人的標準做法是,你要善盡你保險顧問的職責,讓對方充分瞭解風險自留的代價,真的對方依然還要賭風險不發生,那你也沒責任了。然後,立刻離開,尋找下一個需要你專業的客户。

 

3.不正常人:什麼是不正常人呢?例如他跟你說:「我不用買保險,因為我阿公抽菸40年了,身體也很健康。」或是他說:「我跟會利息比較高,過去我跟了20年,也沒被倒過會。」跟會時間愈長,被倒的風險並不會下降,反而會愈高,但他卻用過去不發生,來預測未來也不會發生。這種人就是明顯的「倖存者偏見」(survivorship bias)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偏誤。

 

這種,都是頭腦不太正常的人,因為這些人,堅持自己的想法,然後無論你怎麼溝通,依然故持己見的人。

 

以上三種,都不建議你繼續花時間經營,但也不要放棄!你知道嗎?「教育的苦口婆心,都比不上教訓刻骨銘心。」一樣設定好定期聯繫的頻率,讓對方知道你愈做愈好,等到某一天他周遭或是自己發生了事故,這時候對方心中第一個想到的是你,你就成功了。

 

好好加油!哪裡不懂的,再提出來跟我討論唷!

 

 

 

 

 

 

 

 

我給客戶商品建議書至少有5次以上,每次提問商品內容後就無後續,我還可以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