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不同於麻木,它意味著你經歷、感受、失敗、受傷,但依然選擇繼續。」演說家、作家
「韌性(Resilience)」的核心概念來自正向心理學的奠基研究,包括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和其他學者對人類在壓力情境下的適應能力的探討。
韌性被定義為面對壓力和逆境時的適應能力,並可透過有意識的行為(如認知重構、情緒調節)進一步培養。
個體的韌性不僅受遺傳因素影響,也深受環境、社交支持和過去經驗的塑造。
- 研究發現,當人們經歷小規模挫折並成功應對時,他們能夠逐步建立心理應變能力。
另外,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的交叉研究,特別關注大腦前額葉皮層結構,在壓力應對中的作用。
- 前額葉皮層是大腦中負責執行功能的核心區域,與決策、壓力管理和目標制定密切相關。
- 研究表明,韌性強的人在壓力情境下表現出前額葉皮層的高度活躍,這幫助他們有效解決問題並保持心理穩定。
更妙的是,韌性與多巴胺系統(dopamine system)的運作密切相關。
也就是完成挑戰後,大腦的內在獎勵機制會釋放多巴胺(腦內嗎啡),多巴胺的釋放不僅增強了情緒正向性。
所以,長期練習解決小挑戰有助於大腦適應壓力,逐步形成穩定的抗壓能力。
理解韌性後,我說個故事給你聽。
阿琳·羅斯内(Arlene Rosenthal),一位生於1949年的美國女性。
她在1971年成為了首位女性單人帆船橫越大西洋的人。當時,她在紐約市一個船塢裡裝備她的船,準備著征服大西洋的挑戰。
然而,在她準備啟程的時候,船塢被一場大火摧毀,她的船也在火災中被燒毀。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逆境,阿琳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包括找不到足夠的資金和船隻。但她並沒有因此而放棄。
阿琳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障礙,勇敢地重新開始籌備,並在1971年7月29日再次啟程。她獨自一人駕駛著她的帆船「創意」(Creativity)橫越大西洋,總共航行了57天,最終成功地抵達了英國康瓦爾郡的貝勒斯港。
阿琳的成就被譽為航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她成為了第一位成功橫越大西洋的女性單人帆船手。
她的勇氣、毅力和創意,使她能夠在逆境中克服困難,完成了這一驚人的壯舉,成為了一個典範和激勵人心的故事。
看完故事,我問你,什麼是逆境?
逆境其實就像健身房重訓,過程充滿了重力和阻力。
在逆境中也一樣,你會面臨到重壓和困難,但相對的,這也是一個能夠鍛煉你的勇氣、堅持和智慧的場所。
簡單講,克服逆境,能讓你擁有愈來愈強大的韌性,等於你擁有征戰更大版圖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