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113「克制欲望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積攢欲望的過程。」李南南(作家)

Line

「克制欲望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積攢欲望的過程。」李南南(作家)

 

的確也是這樣的。這跟“別急著吃棉花糖”(延遲享樂)的概念有點像。不是不買,是想要用有更好。

 

我從三個學術的角度解釋給你聽。

1. 心理學觀點:自我控制與反彈效應

自我控制(Self-Control)理論

  • 自我控制是指個體壓抑即刻滿足的衝動,以追求長期目標的能力。然而,自我控制是一種有限資源,經常的抑制行為可能導致「自我控制資源耗竭」(Ego Depletion)。
  • 在欲望被長期壓抑後,一旦控制力降低,可能會導致「補償性行為」(Compensatory Behavior),表現為消費、情緒發洩或其他形式的強烈釋放。

反彈效應(Rebound Effect)

  • 抑制某種欲望(如消費或飲食)的過程中,對該行為的注意力和心理需求可能被放大。研究顯示,越是壓抑某一欲望,越可能在未來強烈表現,例如「節食失敗後暴飲暴食」。

相關研究

  • 研究發現,當個體對某一物質(如高熱量食物)進行長期壓抑後,大腦中的獎勵回路(Reward Circuit)對該物質的反應會更強烈,導致消費行為變得更衝動。

2. 行為經濟學觀點:推遲滿足與「積累的效應」

推遲滿足(Delayed Gratification)

  • 推遲滿足是一種抑制當下慾望以獲取更大回報的行為模式。著名的「棉花糖實驗」(Marshmallow Test)顯示,能夠推遲滿足的個體在未來更可能成功,但過度推遲也可能導致「無法滿足感」(Unmet Desire),使需求進一步積累。

消費者行為中的需求積累

  • 當一段時間內不滿足某一欲望時,個體對該需求的心理價值可能會提升,甚至產生「願付更多價格」的傾向。例如,高收入的消費者雖然平時克制日常消費,但在特殊場合(如假期或奢侈品購買)可能一次性投入大量金錢。

相關研究

  • 根據行為經濟學研究,推遲滿足的過程能增強欲望的主觀價值,讓人們更願意在未來花費更多資源來實現該目標。

———————————————

3. 生物學觀點:多巴胺驅動的欲望機制

多巴胺系統與欲望

  • 多巴胺是大腦中的神經遞質,與快樂、獎勵和動機密切相關。當欲望被壓抑時,大腦的獎勵回路會進一步積累對該刺激的期待值,導致「欲望放大效應」。
  • 例如,長期克制購物行為的大腦可能會對購物相關的刺激(如廣告或促銷)反應更強烈,導致一次性消費行為。

相關研究

  • 一項關於飲食控制的研究顯示,長期抑制高熱量食物攝入的個體,對甜食和垃圾食品的多巴胺反應更為敏感,並可能導致暴飲暴食行為。

 

你知道按照消費能力從高到低,那類人的消費力強,那類人最弱嗎?

有人就做過調查,最強的是少婦、依序是少女、兒童、老人、狗、未婚男人、已婚男人。

 

最弱的是「已婚有孩子的男人。」哈!這根本就是在說我,我的確不太花錢。(我已婚過)

不過,已婚有孩子的男人,真的不花錢嗎?不是的。

是,平常不怎麼花錢,可是一旦花錢,就是花大錢。(我也這樣。)

好,但這不是我想帶給你的知識點,

而是我要帶你看,有一個品牌叫“比音勒芬”專門做「已婚有娃男人」的生意,而且非常賺錢(毛利率高達70%),他們是怎麼讓像我這種人花大錢的呢?

 

1.找準通路。

他們選址策略非常精準,不在一般通路開店,而是選在機場、高爾夫球場、五星級飯店開店。

你想,能在這些地方消費的人,收入會低嗎?

 

2.找到精神標籤。

你有沒有看過有些人,不太打球,但卻收藏了很多球星的周邊商品?例如球衣、球鞋、球帽⋯

平常就會穿喜愛的球星的球衣。為什麼?這其實就是一種移情的心理作用。

「我縱然不能成為球星,但穿了衣服,讓我自己感覺像球星。」

因此,他們深暗此道,於是做什麼衣服,讓準顧客嚮往,在身上貼標籤呢?他們專做「高爾夫球服裝」,把質感做到最好。

這也的確。我看很多高爾夫球的衣服,版型都相當好看。縱然我不打高爾夫,但的確會讓我嚮往。

 

3.不輕易打折。

你看,愛馬仕有在打折的嗎?!打折什麼意思?不就是希望消費者買嗎?你說「那衣服賣不掉,又不打折,公司週轉率會有問題?」

當然,人家也懂。為了維持他們的市場行情,確實他們的直營店,幾乎不打折。那庫存怎麼銷呢?他們靠Outlet。

 

Outlet本來賣的東西,就比較便宜。

我問你,高端的商務人士,會專程為了便宜,而去Outlet買比音勒芬的衣服嗎?不會,因為他們的時間更貴。

 

比音勒芬為什麼賺大錢?他們懂破題這句話「克制欲望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積攢欲望的過程。」

不是像我這樣的男人不花錢,而是我們會克制慾望,不隨便花錢。一但花錢,就花大錢。

我就是最好的案例,例如我五年前買人生第一台新車,四年前買房,去年換車,每次購買,都是百萬、千萬起跳。

比音勒芬他們做對了三件事,能有效滿足像我這類人的消費需求,一花錢,就是大錢,因此才讓比音勒芬賺大錢。

1140113「克制欲望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積攢欲望的過程。」李南南(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