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815「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中國作家 魯迅

Line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中國作家 魯迅

 

魯迅這句話是說,路徑或解決方案並非事先存在的,而是通過持續的探索和實踐被創造出來的。

 

這句話強調了人類行為和社會規範,是如何透過集體行動形成的,並指出創新和變革常常也是由開創者敏銳的洞察與持續行動才實現的。

 

這句話與「路徑依賴」理論有關,這理論在經濟學和社會科學中用來解釋說,一旦某種特定的技術或行為方式開始被採用,由於習慣的力量和相關的基礎設施投資,它就越來越可能成為常態,即使存在更好的選擇。

 

路徑依賴顯示了「被踩出的路」如何形成並固化成不易改變的模式。

 

我舉個例子,

維基百科的發展:除了谷歌、chatGPT之外,過去在信息分享的領域中,維基百科的興起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最初,大家對網絡百科全書的概念持懷疑的態度,認為它不可能成功或有效。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貢獻和編輯內容,維基百科逐漸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受信賴的自由內容百科全書之一。

 

這個平台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群共同參與「走出的一條新路」。

 

你看,這個案例是不是通過集體行動和持續探索,把原來看似不可能的路徑,變可能,從次要變主流。

 

「路經依賴」怎麼運用在你的行銷呢?

你也要用到位的「專業、服務」讓客戶習慣找你,一旦習慣了,自然不會找你的競爭者。

 

這句話讓我想到另一句我很喜歡的話,就是「當別人沒想到,我已經想到了;當別人想到時,我已經在做了;當別人開始做時,我已經做的很好了;當別人做的很好時,我已經改走另外一條路了。」

 

我覺得魯迅說的「地上沒有路」就像我說的「當別人也做很好時,我已改走另一條路」。

這也符合查爾斯. 韓第所提出的「第二曲線」概念。

再暢銷的商品都有生命週期,現在好不代表未來也好,所以需要洞察小趨勢,再思考對應需求的新商品。

 

創新的路本來就不好走。

 

你想,原本沒有路,代表沒人走過,不但難走,還可能荊棘滿佈。

 

哪怎麼讓「創新的這條路,變得好走呢?」

 

底下這兩句話,其實給了答案。

 

1.「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本來沒有路,那誰是開路先鋒呢?或許就是你。

所以「勇氣+洞察」這是次要條件。

 

2.「當別人沒想到,我已經想到了;當別人想到時,我已經在做了;當別人開始做時,我已經做的很好了;當別人做的很好時,我已經改走另外一條路了。」

你看這句話「當別人開始做時,我已經做的很好了。」也就是原本你就在自己的崗位上,表現的稱職。

 

也唯有稱職的表現,你能淬煉出「經驗、知識、反思能力」集合成你精準的洞察力。

所以「敬業+傑出」這才是首要條件。

1130815「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中國作家 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