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雷龍式銷售第一人,國華老師
「爲什麼我都比別人努力學習了,績效還是如此差強人意?那可能是你不懂的『刻意練習』。」
威廉.懷拉是美國推銷壽險的頂尖高手,年收入高達百萬美元,他成功的秘訣就在擁有一張令顧客無法抗拒的笑臉。
他那張迷人的笑臉,並非天生,而是長期苦練出來的結果。威廉原來是全美家喻戶曉的職棒明星球員,到了四十歲因體力日衰而被迫退休,而後去應徵保險公司的推銷員。
他自認以他的知名度,理應被錄取,沒想到竟被淘汰,人事經理對他說:「保險公司的推銷員必須有一張迷人的笑臉,而你卻沒有。」
聽了經理的話,威廉沒有氣餒,立志苦練笑臉。他每天在家裡放聲大笑上百次,鄰居以為他因失業而發瘋了,為避免誤解,他乾脆躲在廁所裡大笑。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他去見保險公司的經理,以便知道自己的成果,經理說:「還是不行。」
威廉不洩氣,仍舊繼續苦練。他蒐集了許多公眾人物迷人的笑臉照片,張貼滿屋子,以便隨時觀摩學習。另外,他買了一面與身體同高的大鏡子擺在廁所內,以便每天進去大笑三次。
隔了一陣子,他又去見經理,經理冷淡地說:「好一點了,不過還是不夠吸引人。」
威廉不認輸,回去加緊練習。有一天,他外出散步,碰到社區的管理員,很自然地笑了笑跟管理員打招呼,管理員對他說:「懷拉先生,你看起來跟過去不太一樣了。」
這句話使他信心大增,立刻又跑去見經理,經理對他說:「是有點味道了,不過那仍然不是發自內心的笑。」
威廉不死心,又回去苦練了一段時間,終於悟出「發自內心如嬰兒般天真無邪的笑容最迷人」,並且練成那張價值百萬美元的笑臉。
看完了故事之後,你是否很佩服威廉的決心與毅力呢?你說:「沒錯!就像李小龍說的『我不怕有人會一萬種腿法,我怕的是有人一種腿法練了一萬次。』我也要用千錘百鍊成就無人能及的功力。」嗯!你說的慷慨激昂,確實有氣魄,但,真的光靠自己勤練就可以成就非凡嗎?
繼上一集我說完成夢想的四大步驟,第一步是「展現自信」你學會了要運用「自我2」才能真正讓潛能完全發揮之後。本集就要教你,除了你願意練習之外,你還要懂得用對方法「刻意練習」,讓技術內化成「肌肉記憶」,真正上場後,你的「自我2」才能做到忘記自我,完全的潛能激發;這一刻的你,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展信自信」。
怎麼做呢?我常說:「知道+做到=得到」知道卻做不到,那跟不知道其實也差不多。就像我教授的表達、提問技術,我也常跟學員說:「有次數才有技術。」不練習,那是不可能遷移成肌肉記憶的。所以,練習是基本、必須的。
那怎麼才是正確的練習呢?我引用《刻意練習》書裡的這個故事,你會比較容易理解。
美國在越戰早期,海軍飛行員的戰績其實是很糟糕的。1968年的前5個月,美國海軍擊落9架越南的飛機,自己損失10來架戰機。而且更誇張的是,飛行員發射了50枚空對空導彈,卻沒有一個打中目標。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海軍不得不思考:「怎麽樣才能夠提高飛行員的能力,讓他們快速地具備一流飛行員的水準呢?」這就發展出來著名的“王牌訓練計劃”。
這個計劃就是「首先把最優秀的飛行員挑選來做教官,讓他們模擬越南的戰鬥機戰術,組成紅軍,然後,選拔僅次於這些教官的優秀的飛行員作為學生。組成藍軍。接下來,就讓紅軍和藍軍天天對戰。」
因為教練組經驗更豐富,所以常常把學生逼到失敗的邊緣,讓學生在緊急、危險或者各種複雜的狀況下做出戰鬥決策。戰鬥結束,當天教官就和學生溝通檢討覆盤,總結經驗。教官分享他們的思考判斷過程,學員尋找改進的辦法。第二天,帶著新辦法再訓練。
經過這樣持續反覆的訓練,結果到1970年的時候,這批美國海軍飛行員再次投入戰場,他們實現了擊落12.5架的敵機,自己只損失1架飛機的驚人戰績。
這一套王牌飛行員計劃巨大的成績背後,遵循的就是刻意練習的原則:「明確的目標,最優秀的老師,跳出舒適區的訓練和及時的反饋改進,以及周而複始的高強度訓練。」其實整個過程就是一個遵循「刻意練習」原則的過程。
在過去沒有天賦、天才,你就算再努力,要想成為行業中的頂尖,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現在你只要符合《刻意練習》書裡的兩個練習標準,就真的可能把不可能變可能。你說:「問題是,我去哪裡去找標準跟王牌導師呢?」喔~沒有嗎?你不覺得現在跟你講課的這個老師,聲音好聽,又有才華嗎?……好!不重要。
你說:「找你們要付錢,有沒有成本低一點的辦法呢?」有的!作者說,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盡最大可能用刻意練習的「原則」來訓練。
什麽是刻意練習的原則呢?
1.明確你的高績效的目標,你想要實現哪方面能力的提升。
這不就簡單了嗎?在壽險業經營,若單純想做個有質感壽險顧問,除了基本的專業外,你要提升的應該是「激勵(發掘自我)、表達(讓人理解)、銷售(成交顧客)、服務(留住顧客)、人脈(深度連結)、系統(打造模型)」按照這六大主軸精進,並不斷優化。
當然也可以視本身的弱項、需求個別提升也可以。所以這個應該不難。
2.我們要盡可能找在這個領域中最優秀的專家,或者高手,或者經典書籍,目的是能夠讓我們和這個領域高水平的「心理表徵」(也可以叫心智模型),來進行這個對比,獲得高質量的反饋。
這其實也不難,只是人都有一種「近廟欺神」的心理,也就是在我們身邊隨手可得的東西,往往不太珍惜。我有一個多年的好友世軒就曾感嘆著對我說:「我一年出國次數8~10次,去年年薪破兩百五十萬,但單位同仁卻沒人會來問我怎麼經營的!我這樣,不是標準的效率工作,悠閒生活嗎?」
我想,若達到他這樣的成果,應該是許多人嚮往的才對?重點是,他這樣的成果,肯定有獨到的經營視角,若你沒有出國次數8~10次,年薪也沒有兩百五十萬以上的話,碰問題能去問他,那不是就有很好的老師開導嗎?
好!我姑且相信你是跟我一樣害羞、內向又閉俗,不好意思打擾人家,那還有第三個原則。
3.研究這些傑出人士或者成功案例背後可能的成功原因。
美國建國早期的偉人本傑明·富蘭克林,他早年受的教育水平很有限,能夠寫出通順的句子就了不起了,但他又很想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一本名叫《觀察家》的雜志,他發現雜志中的文章質量非常高,特別希望自己也能寫出那樣漂亮的文章。
但是他又不認識這些優秀的作者,給他反饋。那怎麽辦呢?他就去模仿這個雜誌中文章的寫作方式,最開始是他去模仿,他們怎樣措辭呢?如果我自己寫這句話怎麽寫,我寫的方式和他比較,他的好還是我的好,為什麽人家的會更好。
在用詞提升之後,他還是感覺文章哪兒不對,就注意到,原來自己的文章的某篇布局和結構邏輯也不對,所以他又把觀察家雜誌上的文章段落打斷,自己重新梳理,我寫文章會先寫什麽,後寫什麽,人家作者為什麽有不同的順序呢?
在他不斷的揣摩和研究下,富蘭克林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受尊敬的作家。他的著作《窮查理智慧書》以及後來的自傳都成為了美國文學史中的經典案例。
我其實也是這樣。本來也是想寫什麼寫什麼,但後來參考了許多大師的寫作方式,慢慢得讓我知道該怎麼撰寫文章。例如運用SCQA的撰寫方式,真的讓我的文章水準大大提升。
4.就是我們不斷地投入時間和精力去訓練。
這點我想應該不用強調了,再好的任何方法,只要不做,都沒救,你說是嗎?
最後幫你做一下本集的重點整理。
1.全世界最冤枉的事之一,就是比別人更努力了,成果卻比別人更差!所以,努力是基本,但並不是成功的保證。若真的想要成為頂尖,那唯有「努力+正確的方法」才可以。
在壽險業,若你想成為頂尖高手的話,那就要用驗證有效的方法來實踐。第一優選是「你所訓練的領域是合理發展的行業,有了一整套成熟的評價標準和高效的方法;你必須有一個能夠給你布置訓練作業和及時反饋的優秀導師。」
2.若你找不到適合你的訓練方式與給你反饋的優秀老師,除了你可以來找我之外,你可以參考刻意練習的四個原則,依序是:
1.明確你的高績效的目標,你想要實現哪方面能力的提升。
2.我們要盡可能找在這個領域中最優秀的專家,或者高手,或者經典書籍,目的是能夠讓我們和這個領域高水平的心理表徵進行這個對比,獲得高質量的反饋。
3.研究這些傑出人士或者成功案例背後可能的成功原因。
4.就是我們不斷地投入時間和精力去訓練。
好!我是雷龍式銷售第一人,國華老師!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期待下次,再一起與你共同學習。
對了!若我的分享對你有幫助,也請你分享給你的夥伴喔!下集見,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