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
我(李.科克雷爾)在機場與大約一百五十名旅客一起準備登機。起飛時間漸漸臨近,而我們卻遲遲沒有接到登機通知,心裡不免犯嘀咕。我們一邊漫無目的閒逛,一邊焦急琢磨著到底出了什麼狀況,希望有人能做個解釋。
櫃台後的工作人員一直透過電話協調,盡量躲避乘客的目光。很顯然她確實是在做自己的本職工作,卻沒有優先著眼於當下最需要關注的問題。她正在打的電話固然重要,但焦躁不安的乘客也不容忽視。如果她能暫停一下,為大家發布簡短的通知,或是抬起頭來與幾個乘客交流一下眼神,那就能大大安撫我們,但她並沒有這麼做。
女職員放下電話後,盛怒的旅客把她團團圍住,有的旅客甚至表示,以後再也不會搭乘這家公司的航班了。能否一眼看出當下最需要關注的問題,考驗著人們的判斷力和直覺,有的人天生就具備這樣的眼力。如果你是管理者,應該雇用這樣的人才。即使團隊成員不是每個人都具備這種直覺,你也一定要讓每個人都明白,滿足顧客情感上的需求,是在服務的每一個當下,最需要關注的首要工作,除此之外,一切都是次要的。
人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如果你對顧客視而不見,那麼他要不轉身就走,要不就心情不悅,等到你終於騰出時間來接待時,一切都太遲了!你或許認為,打掃空出來的餐桌,收拾留在更衣室的衣服,都是你的本職工作,甚至是你應該遵守的工作流程。但是,和遵循職務說明書的要求,去完成一項工作或某筆交易相比,關注眼下最重要的事,擁有更深刻的意義。
情感需求大於物質需求
上面這段經歷,是《每個人都是服務專家》作者的親身經歷,的確是如此的!這種感覺好像我因為身體不舒服,到醫院檢查;檢查完畢之後,你會很想快點知道結果,等待過程中的每一分鐘,都會讓你感覺很像十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
所以若要讓你的服務超越顧客期待,你就必須懂得「情感因素」才是客戶服務的精髓。商業顧問兼作家史蒂芬·丹寧(Stephen Denning)說過:「這不是一筆交易,而是一個增進感情的過程。」
那怎麼讓顧客與我們互動的過程,都是一個增進感情的過程呢?具體建議如下~
1. 關注顧客的情感需求。
顧客接受服務,基本上有兩種需求需要滿足,一是物性的需求,二是人性的需求,而真正造成正向口碑的,通常是後者。也就是服務方真正滿足了顧客人性方面的需求。
若你實在不懂得察言觀色,那在《每個人都是服務專家》這本書中,作者說有一個小朋友說出了一個心法,她說:「我總是想,若顧客是我媽媽,那麼她會希望得到什麼樣的待遇。」簡單的說,若你自己都不會滿意的服務,你現在面對的顧客,也不會滿意的。
2. 讓客戶感覺受到重視。
曾有一位演講者說到,他見過的人脖子上都掛著一塊告示牌,當他學會看懂那塊告示牌時,他的人生從此便一帆風順。他說自己年輕時實在太過自我,以致根本看不到別人身上的告示牌,更別說看懂。因爲他覺得自己的生命比別人的世界,重要太多了。
但一位智者點醒了他。每個人的脖子上都掛著告示牌,寫著「讓我感到自己很重要」。他說:「不論他們是誰,地位多麼崇高或多麼富有,他們都掛著同一塊告示。看懂且回應那個訊息的人,就會成功。」
重視的目的,就是在心理需求上,讓顧客得到尊重。只要方向沒問題,得到你尊重的顧客,一般就能較為理性的與你對談。
3. 瞭解適應性偏見,製造延長與意外幸福感。
再怎麼細心的服務,都會有令顧客不滿的時候。這時候除了運用之前與你分享過的抱怨處理步驟外,你可以再多了解一個行為經濟學的「適應性偏見」
什麼是適應性偏見,簡單說就是一個人對任何一件事,有了之後就會習慣。好東西久了,也會習慣,壞東西久了,也會習慣。例如新婚,剛結婚的時候,會每天都很開心,沈浸在幸福之中,可是一旦久了之後,就會變得沒有感覺了。
了解了之後,你可以在顧客抱怨的當下,把要給顧客的補償措施,不要一次給予,而是分成兩次給予,這樣可以打破顧客當下的適應性偏見,製造出延長幸褔感;然後是出其不意的給予,這樣也可以打破顧客預期而製造出給顧客意外的幸福感。
小結
人性的服務往往才是正向口碑的原因,而且現在的消費者愈來愈重視你人性的服務。而人性服務的關鍵,就是你能夠讓顧客心理需求上得到你尊重的感受。那如何可以在這一點上做得更好呢?建議三點~
1. 關注顧客的情感需求。
2. 讓客戶感覺受到重視。
3. 瞭解適應性偏見,製造延長與意外幸福感。
想要知道雷龍式銷售第一人-黃國華老師更多的頂尖業務秘訣嗎?
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或Fb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