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保險銷售的世界裡,信任是成交的前提。
然而,真正能贏得信任的從來不是「說得好」,而是「做得到」。
許多保險顧問以為,只要保證專業、承諾回覆、說明完整,客戶就會相信。
但《猶太商法》的第4集,我要提醒你:真正的信任,不靠保證,而靠行為。
這集將帶你拆解猶太人的信任邏輯,並透過保險業務培訓的實戰觀點,幫你在雷龍式銷售思惟中建立穩固、可複製的信任模型,讓你在邁向 MDRT 的路上不再靠運氣,而是靠信用。
妳是否曾經遇過這樣的客戶反應:
•「聽起來不錯,但我還是想再想想」
•「你們業務都說得很好,實際上呢?」
•「你說你會回覆,但前一位就都沒消息了」
這些話的背後,其實不是懷疑商品,而是對業務員「說的和做的」是否一致的觀察。
猶太人很清楚這點,所以在他們的生意文化裡流傳一句話:
「保證,是給陌生人聽的;行動,是留給未來合作的。」
而保險業務員若總是依賴承諾來博取信任,就會陷入「話說太滿、信任破產」的惡性循環。
在《猶太商法》書中,藤田田歸納猶太人經商讓人信任的三個核心行為,每一項都適用於保險業務現場:
猶太商人不輕易許諾,他們知道:「說得越多,風險越大;做得越多,信任越高。」
對應到保險業務,最常見的錯誤是說了太多未來的服務承諾,但實際行動卻不到位,反而讓信任歸零。
✅ 建議語言轉換:
❌「我會很快把資料給您。」
✅「這週我先幫您比對三家公司的條款,下週同個時間聯繫您討論。」
清楚具體的承諾+準時行動=信任快速累積。
猶太商人習慣「提前準備」取代「臨時補救」,因為對他們來說:提前一步,是誠意;延誤一下,是失分。
在保險業務培訓中,我常提醒學員:客戶會根據「細節反應」,判斷你是否值得信任。
舉例:
這些看似小事,其實就是你和「轉介紹」之間的距離。
猶太人不做一單生意,他們做「一輩子的名聲」。
在保險行業中,持續關心、持續出現,才是真正能產生保單續保、家庭轉介紹的關鍵。
想蟬聯 MDRT,妳需要的不是更多成交技巧,而是「能長期信任的形象與行為模式」。
信任可以經營,更可以設計。
以下三個具體行動,能幫妳在成交前後都持續加分:
客戶最在意的,不是你說什麼,而是你花多少時間在他身上。
例如:
⏱ 時間就是誠意,持續就是信任。
與其讓對方等你,不如明確預告你什麼時候會聯繫他、提供什麼內容、多久會跟進一次。
這會讓你從業務員變成「可預期的專業者」,進而轉化成為信任感的來源。
信任的記憶,藏在生活的細節。
如果客戶說:「我女兒最近準備升學考很忙」,那麼你在下一次聯繫時說出:
「上次提到妳女兒準備升學考,還順利嗎?」
✨ 一句簡單的提問,就可能讓對方認定:「你不只是要成交,而是真的關心。」
在雷龍式銷售的保險業務培訓中,我反覆強調:妳的話,只有妳的行動能幫它兌現。
別再靠「保證」拉近關係,請用「行動」證明價值。
當妳的出現總是準時、態度總是穩定、細節總是被記得,客戶會開始相信:妳不是業務員,而是值得信任的受托人。
從今天開始,讓「少說,多做」成為你與客戶之間的默契;讓信任,不再只是口號,而是一場能持續被觀察的行動設計。
📌 你的下一步:你曾在哪些行動中失去客戶信任?或者有哪些經營信任的小技巧願意分享?歡迎留言討論。
👉 想更系統打造高信任的業務行為模式?
立即了解【雷龍式銷售 】,學會讓客戶安心介紹、持續回購的實戰策略!
「您想進階學習嗎?請點選底下連結,進入分類篩選功能,您即可選擇有興趣的主題,進階學習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