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你最近一次被拒絕是什麼時候嗎?
也許是客戶沒成交,也許是新人說好加入卻又臨陣退縮,又或者是提案被主管退回。
那種「白忙一場」的感覺,對保險業務來說並不陌生。
但如果你正在懷疑自己是否適合這條路,這裡有一句 NLP 假設前提會徹底改變你的思維:
「沒有失敗,只有回饋。」
這不只是安慰人的雞湯,而是 NLP(神經語言程式學)長年研究後的核心信念。
當我們懂得把「失敗」轉化為「系統回饋」,你就不會陷入懊悔,而是進入成長的快車道。
在多數文化裡,「失敗」被貼上負面標籤,意味著:你不夠好、你做錯了、你該退出。
尤其在保險業這個講求績效、獎勵與排名的環境中,「沒成交」常被誤解成「沒價值」。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NLP告訴我們:「失敗」只是「沒有發生你原本預期的結果」,它本身不是問題,是一份來自系統的珍貴資訊。
例如:
• 客戶拒絕投保,不代表你沒價值,而是話術可能沒對齊他的痛點。
• 新人沒留下,不是你不會帶人,而是你對他的動機了解得還不夠深。
• 試講沒過,不代表你沒天份,而是你的節奏還需要優化。
讓我們看一個實務情境:
兩人努力程度相近,但結果天差地遠。
原因是:B把前30次都當成測試與學習,累積了可以調整系統的數據。
這種思維,正是許多 MDRT業務員 與 雷龍式銷售培訓中反覆強調的習慣:「不是錯,而是一次迴圈優化的機會。」
與其說「我又失敗了」,不如說:「這是一個測試結果,代表還有地方能進化。」
光是改變措辭,就能減輕心理壓力,讓你願意繼續行動。
每一次結果不如預期時,立刻寫下:
1.我做得還不錯的是什麼?
2.哪裡沒有達到預期?
3.我下次可以怎麼微調?
這套問句能讓你快速脫離情緒、轉入優化模式,是許多保險業務培訓中提升教練力的關鍵方法。
每一次提案、拜訪、增員面談後,寫下一句:「我從這次回饋學到的1件事是:_____。」
當你累積30條這種句子,你其實已經完成一份專屬於自己的「高效銷售優化手冊」,遠勝一本制式教材。
保險這條路是長跑,不是短衝。真正能走得遠的,是那些把錯誤當朋友、把情緒當數據的人。
使用 NLP 假設前提思維,你將:
✓ 減少自責與自我懷疑,提升情緒續航力
✓ 更有系統地優化銷售與溝通腳本
✓ 讓組員遇到挫折時,也學會「轉化為回饋」
這樣的思維,不只是給自己的解套工具,也是你成為”高績效組織領導人”時,必備的領導語言。
請記住這句話:你不是一次沒成交的業務員;你是正在測試與校準的專業成長者。
當你開始相信「沒有失敗,只有回饋」,你會:
➤ 不再怕拒絕,而是學會問:「我下次怎麼做更好?」
➤不再怕低潮,而是學會說:「這是優化系統的時候」
➤不再當情緒反應者,而是成為策略設計師
👉 歡迎試聽我們的《雷龍式銷售 》,一年內打造高績效業務心智模型,讓你每一次挫敗都成為邁向MDRT的墊腳石!
📩 或留言分享:「你最近的一次回饋經驗是什麼?」我們將根據 NLP 架構給你一份專屬調整建議!
「您想進階學習嗎?請點選底下連結,進入分類篩選功能,您即可選擇有興趣的主題,進階學習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