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財富傳承,很多人一股腦就衝去買保單,自以為這樣能「避稅」、「不爭產」、「掌控分配」。但你知道嗎?
設計錯誤的保單,不但救不了你的稅,還可能被國稅局回頭追稅,讓後代陷入法律風暴。
錯!你設計錯(例如三個角色都是你自己),國稅局一樣認定是你「實質掌控」,照樣課稅。
錯!要符合《遺贈稅法》第16條第9款,而且只能是「身故給付」,不是你隨便設定就有效。
錯!法院看的是「實質控制權」,誰能改受益人、誰能解約,才是關鍵。
錯!保險雖能指定受益人,但無法做到條件繼承、延後給付、信任控管…這要靠信託配合。
錯!你保留太多彈性,稅務機關就判你還在控制,不只沒節稅,還可能加重稅負。
需被保人=要保人、受益人是直系親屬、保險金為身故給付,且沒有違反實質課稅原則。
國稅局不只看形式,看的是誰真的控制資產,誰有權操作、受益、改契約。
信託可設定條件給付、分年分批、監控用途,大幅降低爭產與被課遺產稅的風險。
包含《保險法》對角色的界定、《所得稅法》對保單利益的課稅、《遺產及贈與稅法》的條件條文。
真正有價值的保單,不是用來「藏錢」,而是用來「傳愛」與「避爭」,稅務合規才是根本。
你不只是業務員,你更是財富規劃師;你不是在賣保單,而是在讓一段愛得以平穩延續。
未來的傳承,不是「有錢就給」,而是「有設計才給得久、給得對」。
下次你面對高資產家庭時,別再只說「保單可以節稅」,你應該說:「讓我們一起把這份愛,用法律寫下最安心的安排。」
「您想進階學習嗎?請點選底下連結,進入分類篩選功能,您即可選擇有興趣的主題,進階學習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