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度量,就是組織發展的含金量;轉化,就是低估蓄能的螺旋槳。」黃國華(作家、講師)
Amy 是一位剛晉升的保險業務主管。
她自己很衝,但是帶的夥伴中,有人業績很強但總不交報表,有人常遲到卻對活動熱心。
她知道不處理會有問題,但一開口又怕傷感情,最終只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一段時間後,Amy忍不住了,某天她在內部會議上說:「我們組織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沒人衝,而是很像多頭馬車,我們是團隊,但沒人願意對齊。」
你覺得,講道理,團隊會聽嗎?用吵,更沒用。
更多時候,組織的衝突是靜默的、不明說的、懸著的。
你若沒有度量行為差異,也就無法轉化成行動動能。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拆解原因給你聽。
你覺得「看數據=挑毛病」,怕破壞關係,反而選擇模糊處理。
很多表面問題,其實是行為偏好不同,用對應方法而非對抗,才能解開結。
就算度量了,也沒後續對話或調整策略,數據也只是「冷冷地躺在表格裡」。
我建議你可以導入|TKI 模型:五種衝突處理風格,來化解各種你可能遇到的衝突。
TKI 模型是由兩位美國行為科學家 —— Kenneth W. Thomas 與 Ralph H. Kilmann 在 1970 年代共同開發,基於心理學中的權利關係與人際互動理論。
許多大型企業都運用這模型來處理團隊問題,例如谷歌、微軟、美國國防部等等。
TKI 模型(Thomas-Kilmann) 將衝突處理分為五種模式:
我教你怎麼運用:
第一步:用度量打開對話入口(化被動為合作)
你不再單靠觀察與印象,而是建立每週可視化行為數據表,公開透明地讓夥伴了解:我們不是在批評,是在找解法。
TKI 對應:從「逃避」轉向「合作」,數據是開場白,不是審判書。
第二步:面對差異,用風格取代批評
你可以用一對一對談方式,協助夥伴認識自己的衝突偏好(競爭?妥協?),並引導對方看到:你這樣做,我不是不認同,而是想一起找到更好的協作方式。
TKI 對應:化「競爭」為「理解」,將風格差異納入管理而非排斥。
第三步:設計轉化節奏,讓對話變成果
你透過「敏捷管理方法」 (之前介紹給,不懂可以留言)的週會機制,讓夥伴每週短講分享:這週學到什麼、遇到什麼挑戰、下一步打算怎麼做。讓數據轉化為行動反思。
TKI 對應:讓「合作型」落地為制度,讓轉化有出口、信任有節奏。
我幫你結歸納三大重點整理
組織要帶大,當然要懂得多,肚量大!但,忙完了,還是會累積大量情緒的,這時候懂得轉化情緒,你才能再出發。
所以我認為「度量,就是組織發展的含金量;轉化,就是低估蓄能的螺旋槳。」
「您想進階學習嗎?請點選底下連結,進入分類篩選功能,您即可選擇有興趣的主題,進階學習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