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422 「使用 AI 是為了強化決策,不是取代思考。」— 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微軟 CEO)

Line
音訊播放器

「使用 AI 是為了強化決策,不是取代思考。」— 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微軟 CEO)

 

阿豪 是個年資五年的保險顧問,這幾年成績穩定,但總覺得跟高端客戶的提案溝通,還差點臨門一腳。

某天看到同事用AI寫高資產客戶的財務規劃提案,講得清楚又專業,他也試著嘗試:「請幫我寫一個針對年收500萬客戶的壽險建議書。」

AI很快生成了一份建議書,看起來頭頭是道。

但阿豪看完只覺得:「好像沒什麼特別的…」於是他直接複製貼上發給客戶,結果對方回他一句:「這份報告…你是從哪裡抓的?」

那一刻他才發現:AI只是給了建議,真正需要「思考」與「調整」的,還是自己。

你看, 阿豪遇到的問題,不是AI笨,是他讓AI代替了自己的思考、判斷。

  • 他把AI的輸出當「標準答案」,自己完全沒思考怎麼客製。這樣是AI在進步,阿豪的專業會原地踏步。
  • 他沒有調整用詞與客戶背景,導致看起來「不像自己寫的」。你要加入自己的寫作方式才行。
  • 他沒理解AI給的內容是參考,不是代筆。AI可以盡可能地像你,但依然沒辦法一模壹樣。

這就像 GPS 給你導航,但你走錯方向,還是會迷路。

AI不是方向盤,是導航工具。掌舵的,依然是你。

我在年度的大方向演講有提過「人工+人類」智慧的結合,會多一個擴增智慧,這會讓你的決斷更正確。

但使用的時候,你要明白,AI是你的第二大腦,但主大腦還是你。

 

今天繼續來學習【三個AI溝通技巧】 協助你強化「思考力」

1. 你要清楚定義目標,而不是讓AI幫你決定要什麼

❌ 錯誤語法:「幫我寫一份建議書」

✅ 正確語法:「我要針對40歲高收入男性,講解『資產轉移與壽險結合』的設計邏輯,請用專業但非過度學術的方式撰寫,控制在800字內。」

👉 你定下座標,AI才能精準導航。

 

2. 把AI的產出當草稿,務必再加上自己的思考與觀點

❌ 錯誤操作:直接貼給客戶

✅ 正確操作:整合AI草稿+自己案例經驗+客戶脈絡 → 變成「你」的內容

👉 AI給你框架,你來補上靈魂。

 

3. AI不是你思考的終點,而是你判斷的起點

❌ 錯誤心態:AI都幫我寫好了,我不用動腦

✅ 正確心態:AI只是提供不同角度的建議,我要選出最適合我與客戶的版本

👉 AI提供可能性,你決定可行性。

 

幫你做三點提醒,讓你會用AI,但不被AI牽著走

  1. AI不是答案,它只是工具;答案要靠你思考出來。
  2. 與AI對話的能力,會提升你決策時的視野與角度。
  3. 用AI產出初稿,用你自己做最後一哩。

在這個時代,AI能為你加速、補腦、提供素材,但最重要的那一步——「判斷與決定」——AI永遠取代不了你。你不能只做一個會問的人,更要成為一個能選擇、能決策、能承擔結果的人。

正如 薩蒂亞·納德拉說的:「使用 AI 是為了強化決策,不是取代思考。」

 

「您想進階學習嗎?請點選底下連結,進入分類篩選功能,您即可選擇有興趣的主題,進階學習囉。

https://taiwantopsales.com/教練專區/

1140422 「使用 AI 是為了強化決策,不是取代思考。」— 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微軟 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