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217「一個領導者的品質體現在他們為自己設定的標準上。」 – 雷·克羅克 (Ray Kroc)麥當勞創辦人

Line

「一個領導者的品質體現在他們為自己設定的標準上。」 – 雷·克羅克 (Ray Kroc)麥當勞創辦人

 

克羅克這句話,你應該不難理解,他希望領導人,可以把標準訂得高一點。我先從三個研究解釋這句話給你聽。

1. 高自我規範的領導者更能展現正直

  • 解釋: 自我規範(self-regulation)指個人根據內部標準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的能力。高自我規範的領導者能在行為上表現出正直與一致性,因為他們的行為深受內部價值觀的引導,而非外部壓力或即時的利益影響。
  • 重要性:
    • 正直作為個人美德: 高自我規範的領導者在面對挑戰時,能堅守道德底線,不因外界壓力妥協。
    • 正直作為組織優勢: 當領導者展現正直,組織文化更容易培養信任與誠信,吸引員工效仿,進而提升組織績效。

2. 領導者類型與效能

德行導向型領導者的效能優勢

  • 研究發現: 根據中華大學的研究,德行導向型領導者(virtue-oriented leaders)比威權導向型領導者(authoritarian leaders)在以下三個方面的表現更為卓越:
    1. 信任: 員工更傾向相信德行導向型領導者,因為他們行事透明、公平。
    2. 喜愛: 德行導向型領導者的親和力和對員工的尊重,使他們更受歡迎。
    3. 服從: 員工更願意服從這類領導者的指示,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指令符合道德和組織利益。
  • 比較:
    • 德行導向型領導: 注重倫理、平等、尊重與誠信。
    • 威權導向型領導: 倚賴權威和強制力推動工作,易造成員工反感。

3. 以身作則的影響

領導者行為如何影響組織文化和員工行為

  • 理論基礎: 領導者行為作為組織內的「榜樣效應」,根據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組織成員會透過觀察和模仿領導者的行為來調整自己的行為。
  • 關鍵影響:
    1. 建立組織文化: 領導者的行為定義了組織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為員工設定了清晰的期待。
    2. 激勵員工行為: 當領導者親身示範高標準,員工更傾向於自我提升,匹配領導者的要求。
    • 行為影響力: 透過以身作則,領導者能強化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既然是克羅克說的,我就說他的故事給你聽。

一個用標準造就全球品牌的傳奇故事。

在1954年,雷·克羅克(Ray Kroc)已經52歲,靠著販賣奶昔機維持生計。

他是一個普通的銷售員,但他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不平凡的標準:他不只是賣產品,而是希望幫助客戶提升業績。

這樣的高標準使他比其他銷售員更加專注於了解客戶的需求。

 

一天,他接到一家小型漢堡店的大量訂單,這家店就是麥當勞兄弟的餐廳。

被這個訂單吸引,克羅克親自前往加州,這次造訪成為他人生的重大轉折點。

麥當勞兄弟的餐廳運行著一個不同尋常的「快速服務系統」,這套系統通過精確的流程設計,確保每份餐點在數分鐘內完成,且品質始終如一。

克羅克瞬間意識到這套系統的潛力,他認為這可以成為美國乃至全球的飲食革命。

 

然而,兄弟倆對這個想法並不熱衷,他們只想經營小型餐廳,而不是冒險進行大規模擴張。

克羅克並沒有因此放棄。他說服兄弟倆簽署合作協議,讓他有權推動麥當勞的特許經營。

在開始麥當勞的擴張時,克羅克面臨了極大的困難。

當時的餐飲行業缺乏一致性,特許經營模式的失敗率很高。

他意識到,若要成功,他必須為自己和加盟者設定極高的標準。

 

他開始制定三個標準,這三個標準,為麥當勞帶來了改變。

  1. 食品品質標準:
    克羅克要求所有麥當勞的分店提供統一的漢堡、薯條和飲料。他制定了一系列具體的規範,比如薯條必須炸到特定的金黃色,漢堡的每片肉餅都有固定重量。

 

  1. 服務與環境標準:
    克羅克相信「乾淨明亮的環境」是成功的基石。他要求每家分店的環境都要保持如家般的整潔,這在當時的餐飲業中並不常見。

 

  1. 加盟管理標準:
    克羅克不單單出售特許經營權,而是密切參與每位加盟者的經營。他訓練加盟者並監控其運營,以確保符合麥當勞的統一標準。

 

這些高標準在推行初期遭遇了抵制,許多人認為這些規範過於嚴苛,無法適應各地市場的差異。

但克羅克堅信,如果不堅持這些標準,麥當勞無法與其他餐廳區分開來。

克羅克的堅持最終改變了餐飲業的規則。

他的高標準為麥當勞贏得了廣泛的信任與口碑。顧客開始認為,只要看到金色拱門,就能享受到熟悉的味道和服務。

這不僅吸引了消費者,也吸引了更多有意願嚴格遵守標準的加盟者加入。

 

一個關鍵的轉折點是1961年,克羅克借款270萬美元,成功收購了麥當勞品牌的所有權,徹底掌控了公司的未來。

他加速了全球擴張,確保每家分店都完全符合他的標準。

到克羅克去世時,麥當勞已經在全球超過30個國家開設了7600家分店,成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快餐品牌。

他的標準化模式成為許多行業學習的對象。

 

雷·克羅克的故事完美詮釋了他自己的名言:「一個領導者的品質體現在他們為自己設定的標準上。」他堅持自己的標準,即使在早期遭受阻力,也從未妥協。

他以高標準為基礎,不僅改變了快餐業,還樹立了全球餐飲行業的新標桿。

聽完故事,你是否意識到什麼?

沒錯,你對自己的標準,要訂的跟天一樣高,你才有資格爭第一。

 

你知道,有了網路之後,笨的人變得愈來愈笨了。

你說:「啊!為什麼呢?」因為聰明的人懂的運用網路,加速了自己的進步,對比原地踏步,笨的人就變得更笨了。

 

不信,我跟你說個研究。

有研究指出,把一群學生放在圖書館裡,給他們一個問題去做調研。

用查書的方法調研的,平均用了 22 分鐘才找到答案;而不看書、直接在網上搜索的,平均 7 分鐘就找到了答案。

中間落差三倍的速度,所以當chat GPT問世之後,聰明的人懂得運用科技,因此將變得更聰明。

 

你說,這跟領導有關嗎?

當然有,領導人若不能懂的更多、更快,那能做出好的決策嗎?

所以,我要求每天寫一篇文章,來省思與更新思維,十年了。

因為我明白,品質決定品牌,想拿第一,必須把標準訂的跟天一樣。

 

最後,我想用這句話,呼應克羅克所說的話。我認為「頂尖的領導者並非被外界推動,而是用自己內心的標準引領他人,從而實現非凡的成就。」

1140217「一個領導者的品質體現在他們為自己設定的標準上。」 – 雷·克羅克 (Ray Kroc)麥當勞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