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說什麼都無法阻止我,我必須為自己而活。」 Kate Moss(時尚超模)
這句話可從 「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 的角度進行解釋。
該理論由心理學家 Ryan 和 Deci 所提出,強調 自主性(autonomy) 是人類心理健康和高效能的核心需求之一。
自主性意味著個人能夠根據自己的價值觀與目標行動,而非被外部壓力或期望左右。
研究表明,當人們感到行動是由內心驅動且與自我目標一致時,他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會顯著提升。
例如,在工作和學習場域中,當人們擁有決策的自由與自主權時,他們的表現會超過那些受外部控制的人。
我引用華人歌手周董的故事,你也會發現,「自我決定理論」對潛能激發有多重要。
一個悶熱的夏夜,年輕的周杰倫坐在鍵盤前,手指在琴鍵上滑動,耳邊回蕩著剛完成的旋律。
他緊握錄音帶,忐忑地走進唱片公司,期待這次能打動製作人。
可是,對方一聽完便搖頭:「你的風格太奇怪了,市場接受不了這種音樂。」
這句話像一道冷風穿透他的心,但周杰倫握著錄音帶的手沒有放鬆。
「音樂,是我唯一的選擇。」他在心裡暗自告訴自己。
就在他逐漸感到失望時,命運的轉折出現了。
**吳宗憲**,當時的知名製作人,偶然聽到了周杰倫的作品。
他興奮地說:「這小子有才華,但需要更多的空間去發揮。」
吳宗憲決定給他一個機會:「阿倫,給你10天的時間,如果你能寫出50首歌,而我可以從中挑出10首,那麼我就幫你出唱片。
當下,周杰倫感覺自己在做夢,當明白這是事實時,他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因為他知道這次的機會難得,錯過了很難再有下一次。
那段時間,他幾乎是一首接一首地創作,天天只吃即食麵;疲憊時就到房間小睡,醒過來又繼續創作。
就這樣,僅僅10天,周杰倫真的寫出50首歌曲,且沒有馬虎,首首出色,而老闆亦兌現承諾為他出唱片。
2000年,他的首張專輯《Jay》問世,融入了西方的R&B和Hip-hop元素,在當時的華語音樂市場顯得格格不入。
評論不看好:「這種風格在華語市場行不通。」然而,專輯一經推出,就意外引發熱潮。
歌迷開始追捧他的獨特風格,那些曾質疑過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認:「他改變了華語音樂市場的走向。」
周杰倫的成功不僅在於音樂風格的創新,更在於他那份不願妥協的精神。
他後來回憶說:「如果當時我聽從了那些批評的聲音,我就不會是今天的我。」
他用自己的故事證明,忠於自我,堅持走自己的路,才能真正創造奇蹟。
你看,周杰倫是不是在外界的質疑聲中,依然堅持自我、創造屬於自己的音樂時代。
這態度是不是也很值得頂尖的保險顧問學習呢?
你是否在面對市場一片商品式銷售的主流中,你願意忠於自己的信念,不為外界干擾所動,你才能盡快脫離商品式銷售,轉型成顧問式銷售,真正的成為一位受尊敬的顧問,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
我很喜歡這句話,叫「認識你自己」,這句話相傳是刻在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的三句箴言之一,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
希臘三哲人之一蘇格拉底也說過「認識你自己」在他的哲學探索中,透過對話和提問,鼓勵人們不斷反思自我、檢討內心的信念與價值觀,從而獲得真正的智慧。。
我認為,聽得進,是聰(聽得見就是懂得借智慧,是聰明的。);會反省,是明(會反省就是知道錯在哪,是明白的。);不害怕,是強(不害怕就是勇者無懼,真正的強者。)。
小時候不懂,你總要聽別人怎麼說,你才會做。
慢慢你懂得運用「聰、明、強」你的獨立意識會成熟,你就要愈來愈知道你是誰?你真正要的是什麼?
當你清楚明白,你是誰?你要什麼?你就不容易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你才能真正打造一個屬於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