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這世界背叛了你,努力不會背叛你。」艾爾文(作家)
從科學的角度,這句話也是成立的。
1.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
根據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內在動機源自個體對成就的渴望和自我成長的需求。當個體追求目標時,即使外部環境充滿挑戰,只要他們持續努力,最終仍能獲得成就感。
2.努力的力量(The Power of Effort):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的「成長型心態」理論強調,成功往往取決於一個人如何應對挑戰和失敗。當個體相信努力是可以改變命運的力量時,他們更有可能克服逆境。
3.控制感與心理韌性(Sense of Control & Resilience):
人類心理學中,「內控傾向」的人相信個體可以通過努力控制命運,這種信念使他們在面對逆境時表現出更強的心理韌性,進而提高長期成功的可能性。
我來跟你說一個名人,愛因斯坦的故事。
愛因斯坦小時候並不是老師們眼中的「優秀學生」。在學校裡,他經常沉默寡言,並不善於與同學交往。
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的問題剛提出來,愛因斯坦卻突然陷入了沉思,手指緊握鉛筆,眼神茫然。
「為什麼光總是以這樣的速度運行?」這個想法在他腦中一遍又一遍盤旋。老師見狀,不耐煩地說:「阿爾伯特,注意聽講!」
那一天,年僅五歲的他無意中看到父親帶來的一個指南針,這個小小的物件徹底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他發現,無論如何轉動,指南針的指針總是指向同一個方向。
「為什麼?這是什麼力量?」這是愛因斯坦第一次意識到宇宙中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主宰一切。
他的思維越發活躍,但學校的體系卻壓抑了他的創造力。
老師們不斷指責他不專心、反應慢,甚至勸父母放棄讓他繼續學習。
然而,母親始終相信兒子與眾不同。她為他找來數學和物理書籍,讓他在家裡自由閱讀。
成年後,愛因斯坦的天賦仍未被學術界承認。畢業後,他找不到理想的學術工作,只能在瑞士的專利局擔任一名普通職員。
每天他審查著無聊的專利文件,心中卻燃燒著對物理學的熱情。他無法擺脫腦海中對光速和時間的疑問。
每當夜深人靜,他回到家中,便點亮油燈,埋頭於數學公式和物理定律中。
「時間與空間難道真的是固定不變的嗎?」他心裡默默問自己,無數次夜晚,他獨自一人在思索,彷彿這個問題與他的一生緊密相連。
終於,在1905年,愛因斯坦的研究得到了突破。他提出了狹義相對論,認為時間和空間並非絕對,而是相對的。這一理論完全顛覆了傳統的物理學觀念。
然而,當他的論文公佈時,學術界卻反應冷淡,許多人甚至嘲笑他的理論過於「瘋狂」。
這段時期的愛因斯坦內心感到極度孤獨,彷彿整個世界都站在他的對立面。
但命運最終轉折。1919年,科學家通過日食觀測證實了他的理論。這一消息傳開後,愛因斯坦瞬間成為科學界的焦點。
他的名字開始與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並列,人們不再懷疑他的理論。記者們蜂擁而至,想了解這位「改變時間與空間」的天才。
看完故事,你看!愛因斯坦的成功,是不是就像艾爾文說的「就算這世界背叛了你,努力不會背叛你。」
人在江湖飄,那有不挨刀,對吧!只是,你不怕外人捅你一刀,怕的是翻過來一看,捅你一刀的是你最熟的人。
是呀!再熟,都有可能被捅,你本來就要做好受傷的心理準備。但,你能因為可能受傷,就不對人好嗎?不再繼續做對的事、有意義的事了嗎?
對人好,是培養良善、展現能力的最好時機,求的不只是有回報,還有“不求回報”。
什麼意思?意思是,縱然得不到回報,你也願意對人好。
我解釋給你聽,隨著你的努力、成就,你心裏的小天使會愈長愈大,小惡魔會愈變愈小,但是,祂只會變小,並不會消失。祂會躲在你身後,隨時視機而動。
你因為「勤勞+勤學」漸漸你會取得大成就,當你取得大成就時,你很容易會出現的驕傲、自大,甚至無意間流露出令人討厭的傲慢,這就是小惡魔悄悄影響你的時候,你稍不留意,你會被影響,甚至被小惡魔控制。
所以,努力,不為了讓世界認同你,而是為了成就一顆更好的心,更好的你。
我認為,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你除了鍛鍊一顆努力上進的心,更要鍛鍊縱然受傷了,也依然願意為人付出的心。
我也相信「就算這世界背叛了你,努力不會背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