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決心的人用生繡的扳手,可以比懶惰的人用機械房裡所有工具完成更多的事。」– 羅伯特‧休斯 (藝術評論家)
我先從科學的角度分析給你聽。
- 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
- 心理學研究表明,內在動機比外部工具或環境更能驅動個體完成任務。當一個人對目標充滿熱情和決心時,即使資源有限,他們依然能夠克服困難,達成目標。
-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 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論強調,個體對自己是否能成功完成任務的信念,會直接影響其努力和持久性。下定決心的人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任務,這種信念使他們比擁有更多資源但缺乏決心的人更有效率。
- 資源的有效利用(Resourcefulness):
- 資源的利用不僅僅取決於工具的多少,而是取決於個體如何靈活地運用現有資源。決心驅使人們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即使條件受限。
我跟你說一個我很喜歡演員,珍妮弗·勞倫斯的故事,看人家是如何無中生有,最後成為奧斯卡影后的故事。
珍妮佛·勞倫斯出生在美國肯塔基州,她的父親經營一家建築公司,母親則在兒童營地工作,家境算不錯。
但作為演員的資源匱乏卻尤為明顯。
她在一個遠離娛樂中心的地方長大,當地周圍並沒有專業培訓機會,演藝的夢想看似遙不可及。
年少時的她並未接受過正規的表演訓練,卻憑藉著對演藝事業的熱情,她必須從身邊有限的資源中尋找出路。
她參加了當地的一些小型表演活動,並在中學時期與父母協議,她想搬到紐約追求演藝的夢想。
對她來說,這一決定是人生的重大轉折點,儘管一開始資源有限,她仍然堅定不移。
初到紐約的日子對珍妮佛來說既新鮮又充滿挑戰。
她沒有專業的經紀團隊,早期只能依賴參與不同試鏡機會。
而她所有的「資源」就是她的毅力和對表演的天然理解。
雖然經歷了無數次的拒絕,但她始終抱著一個信念:只要自己不放棄,總有一天機會會降臨。
一次試鏡,她遇到了一個拍攝獨立電影的機會。
那天,試鏡的競爭異常激烈,房間裡都是來自專業表演學校的演員,大家似乎都比她更有背景。
試鏡結束後,她得到了這個機會。這個小角色成為她打入影視圈的第一步。
接著,她接到了更多試鏡通知,並開始逐步打開局面。
隨著時間推移,勞倫斯接連獲得了更大的角色機會。
她開始接觸更複雜、富有挑戰性的角色,從《冬天的骨頭》到《飢餓遊戲》,她的演技漸漸被業界肯定。
勞倫斯並未停下前進的步伐。
她一方面在學習如何面對日益增長的壓力,另一方面不斷打磨自己的演技。
她參與的每部作品中,都展現出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決心,這使她在短短數年間從一個無名小卒成長為好萊塢的頂尖明星。
2013年,憑藉《派特的幸福劇本》,珍妮佛·勞倫斯站上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舞台。
當她站在那裡,手捧金像獎時,過去的點點滴滴如電影般在她腦中重現。
她想起了當初在肯塔基的日子,沒有演藝資源,只有滿腔的夢想;想起了紐約那些充滿挫折與拒絕的試鏡;想起了她如何在每一個挑戰中克服自我,找到新的出路。
好!看完故事,你有沒有發現,幫助勞倫斯奪得小金人的,正是她無比的決心與堅韌,讓她想辦法無中生有,把握任何一次機會,縱然那個機會再小,人家也不願錯過。
這概念,也是我常跟保險顧問說的「每一次的演出,都是下一次完美演出的練習」、「有次數,才有技術」就是熱愛演藝工作,長久積累的小機會,才能厚積薄發,最後被伯樂相中。
同理,不想做,你會有無限個藉口;想做,只需要一個理由。
人,天生就會遵循「最小阻力」原則,也就是愈輕鬆愈好生存,那為了保存能量,大腦會希望你能不動,就不動。
但,同時人又是習慣的動物,愈是不動,愈會養成習慣,一旦習慣了,要改也會無比艱難。
我常常勉勵學員,每天要做「知識、精神力、人脈、體力」這四項更新,若這四個非要選一個最重要的,我認為是體力,為什麼?因爲你不愛學習,不會聽到這裡的。體力更新,最容易被忽略。
而且你體力好,就不用預支體力(例如喝咖啡,促進新陳代謝)你將擁有拼搏事業的本錢,晚年也更健康。
你說,那是要拿錢到健身房健身嗎?
不用,我覺得你應該拿的是「決心」。
就像羅伯特所說,若真想成為頂尖的保險顧問,那就下定決心去做,因爲「下定決心的人用生繡的扳手,可以比懶惰的人用機械房裡所有工具完成更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