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007「不要怕對手比你有條件,比你強大,如果你是全世界最想做成這件事的人,你就有機會贏。」阿里巴巴創辦人 馬雲

Line

「不要怕對手比你有條件,比你強大,如果你是全世界最想做成這件事的人,你就有機會贏。」阿里巴巴創辦人 馬雲

 

馬雲的這句話,讓我想到另外一句話:「要強大,你要有朋友;要更強大,你要有敵人;要最強大,你要超越自己。」

 

有貴人、朋友的幫助,像搭電梯,快速提升,一路向上,當然很好。不過,靠別人的成功,不是這麼光彩,而且你的潛能難以發揮。

 

有敵人就不同了,有敵人你會更積極,更能調動你的專注度、積極性。

 

我從科學的角度分析給你聽。

 

一、社會比較理論由社會心理學家萊昂·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於1954年提出,該理論認為人們會通過與他人進行比較來評估自己的能力、成就和意見。

這種比較有助於個人了解自己的相對位置,並通過模仿和學習他人來改進自我。

 

動機激發:

當個人感受到競爭壓力時,會激發內在動力,努力超越競爭對手。例如,一名學生在看到同學的高分後,會感到競爭壓力,從而激發更多的學習動力,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

 

例子:

1.職場競爭:在公司中,員工通過比較自己和同事的業績,會感到競爭壓力,從而努力提升自己的表現以獲得晉升機會。

2.體育競技:運動員通過比較自己的成績與競爭對手的成績,會激發出更多的訓練動力,努力超越對手。

 

二、目標設置理論(Goal Setting Theory)

理論介紹:

目標設置理論由埃德溫·洛克(Edwin Locke)和蓋瑞·萊瑟姆(Gary Latham)提出,強調明確且具挑戰性的目標能夠激發個人的動機和努力程度。具體、明確的目標有助於個人集中精力和資源,從而提高績效。

 

目標設定的影響:

競爭對手提供了具體的比較標準,使個人設定更具挑戰性的目標。例如,一名銷售員在知道同事的銷售目標後,會設定更高的個人目標,以超越同事。

 

例子:

1.商業目標:公司設定明確的銷售目標,員工通過與同行的比較,會努力達成甚至超越這些目標。

2.學術目標:學生在競賽中,設定明確的成績目標,通過與其他學生的比較,激發學習動機,努力達成目標。

 

▶詳細解釋和例子

一、社會比較理論(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詳細說明:

費斯廷格認為,人們進行社會比較的主要動機是為了減少不確定性並獲得自我評價。這些比較可以是向上比較(與比自己優秀的人比較)或向下比較(與比自己差的人比較)。向上比較能激發個人奮發向上的動力,而向下比較則能增加個人的自信和滿足感。

 

具體例子:

1.學術場景:在一個班級中,學生A發現學生B的數學成績比自己高,於是A感到壓力並決定增加學習時間和努力程度,以期在下一次考試中超越B。

2.職場場景:員工小張注意到同事小李的銷售業績總是名列前茅,小張因此感到競爭壓力,開始更加努力地拓展客戶資源,提升自己的銷售技巧,以期在季度評比中超越小李。

 

二、目標設置理論(Goal Setting Theory)

詳細說明:

洛克和萊瑟姆的研究表明,明確且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比模糊或簡單的目標更能激發個人的努力和持續性。

目標設置過程應該包括以下要素:

1.具體性:目標應該具體而非籠統,如“每月提高銷售額10%”比“提高銷售額”更具激勵性。

2.挑戰性:目標應該具有一定挑戰性,而且必須實際可行,這樣才能激發最大動力。

 

具體例子:

1.商業場景:公司為員工設立了明確的季度銷售目標,要求每位銷售員在季度內實現20%的銷售增長。員工小王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每天主動聯繫潛在客戶,並參加銷售培訓,提高自身的銷售技巧。

2.運動場景:跑步運動員小明設定了在一年內將馬拉松成績提高至3小時內的目標。他根據這一目標制定了詳細的訓練計劃,每週增加跑步距離和速度,並參加多次比賽來檢驗和提升自己的實力。

 

這些理論和例子展示了社會比較和目標設置在激發個人動力和提升表現中的重要作用。通過與他人比較和設定具挑戰性的目標,個人能夠更加專注和努力地實現自己的目標,達到更高的成就。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張開眼的一切外部世界,基本都是內心世界的反射。

不過,在通往目標的路上,往往是荊棘滿佈的。

 

所以,我認為:

朋友的安慰,為你帶來溫暖,讓你繼續前進。

敵人的刺激,更能激發鬥志,讓你想拼搏到底。

若加上真心、渴望想完成某個有意義的目標,這將能為你帶來最強大的續航力。

1131007「不要怕對手比你有條件,比你強大,如果你是全世界最想做成這件事的人,你就有機會贏。」阿里巴巴創辦人 馬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