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920「永遠要像你不需要金錢那樣地工作,永遠要像你不曾被傷害過那樣地愛,永遠要像沒有人在注視你那樣地跳舞,永遠要像在天堂那樣地生活。」美國作家 馬克吐溫

Line

「永遠要像你不需要金錢那樣地工作,永遠要像你不曾被傷害過那樣地愛,永遠要像沒有人在注視你那樣地跳舞,永遠要像在天堂那樣地生活。」美國作家 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這話完全貫穿了生活與工作的本質。這樣的生活,我認為才是真正的活出自我,而且真正的為自己而活。

 

許多研究也證明了他的話。例如心理學家Edward Deci和Richard Ryan的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指出,人們在從事不受外部獎勵(如金錢)驅動的活動時,會表現出更高的創造力和滿足感。

 

研究顯示,能夠愛他人而不害怕受傷的人,通常具有較高的情感復原力,這種能力有助於他們在面對挫折時迅速恢復。

 

還有,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Flow)理論所說,當人們完全沉浸在活動中,並感受到活動本身的樂趣和滿足時,他們會達到一種高水平的幸福感。

 

我來跟你說個我非常敬佩,一位教育家的故事。

 

在20世紀初的意大利,瑪麗亞是一位堅韌且充滿激情的女性,面臨著諸多挑戰。

她出生於1870年,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氣,決心打破社會對女性的限制。儘管社會普遍認為女性不適合從事醫學工作,她還是堅定地選擇了這條道路。

 

1907年,瑪麗亞在羅馬的貧民區開設了一所名為“兒童之家”的學校。

這所學校不是普通的學校,而是一個實驗場,她決心在這裡實現她的教育理想。

當時的傳統教育體系僵化而壓抑,學生們被迫遵守嚴格的規範,毫無創造力可言。但瑪麗亞深信,孩子們應該擁有自由探索的空間,才能真正發揮他們的潛力。

 

“這些孩子需要的不是限制,而是引導。”她堅定地對助手說。

 

瑪麗亞的方法是革命性的,她為孩子們設計了一系列特殊的教具,這些教具能夠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學習慾望。

她觀察到,當孩子們沉浸在自我選擇的活動中時,他們會展現出驚人的專注力和學習能力。這一發現令她激動不已。

 

然而,她的教育方式並不受歡迎。起初,她的理念和方法遭到了傳統教育界的猛烈抨擊。

學校管理者和其他教育專家認為她的做法過於激進,甚至是荒謬。

他們質疑:“孩子們怎麼能在這樣自由的環境中學到東西呢?這不過是一場夢想家的狂想。”

 

面對質疑和批評,瑪麗亞並沒有退縮。

她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孩子們的變化,她堅定地認為,只有給予孩子們自由,他們才能真正成長。

她每天早晨都會走進教室,微笑著看著那些孩子們,在自由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有一天,一位家長來到學校,眼中閃爍著淚光。

他說:“博士,謝謝您。我從未見過我的孩子如此快樂和自信,他不再是那個害羞的孩子,他開始主動學習,甚至教會了我很多東西。”

 

這樣的故事一個接一個地出現,瑪麗亞的教育理念開始獲得認可。

越來越多的家長和教育者被她的熱情和成果所打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瑪麗亞的教育方法傳遍了全球,她所倡導的“尊重孩子、激發內在動力”的理念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基石。

 

這個瑪麗亞,就是著名的教育家,瑪麗亞·蒙特梭利。

她以她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改變了無數孩子的命運。

並用行動證明了,真正的教育應該是尊重和愛的結晶,而不是約束和壓制。

 

你看,蒙特梭利是不是正如馬克吐溫所說「永遠要像你不曾被傷害過那樣地愛。」縱然她在改革的路上飽受批判。

 

我也深深受到他的故事影響。沒錯!教育不是灌滿一杯水,而是點著一把火。讓聽者從心中產生學習的渴望,才能學得更好。

 

就他的這句話,最後我做一點補充。

當你不擔心經濟的時候,你還想做你現在的工作,你就找到你夢寐的工作了!

當你不擔心再次受傷害而勇敢去愛時,你終將找到最愛。

當你能不在乎旁人眼光時,你才是真正的為自己而活。

當你做不再做任何事,只為上天堂時,你已經在天堂了。

我覺得,愈是理解生活的本質,愈能活得從容優雅,也愈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1130920「永遠要像你不需要金錢那樣地工作,永遠要像你不曾被傷害過那樣地愛,永遠要像沒有人在注視你那樣地跳舞,永遠要像在天堂那樣地生活。」美國作家 馬克吐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