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一雙鞋合不合適,只有自己一個人知道。」法國作家 大仲馬
我很喜歡大仲馬他的著作《基度山恩仇計》被翻拍的電影《絕世英豪》,真的超好看的。
大仲馬一生創作很多,著有150多部小說,90多個劇本等,重點是他還是無師自通,自學成才的。
大仲馬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表達幸福是一種非常個人的感受,外人難以判斷或評價。
就如同一雙鞋子穿在腳上是否舒適,只有穿鞋的人自己能感受得到。也就是說,幸福是很主觀的,每個人要的都不太一樣。
就像「父母希望孩子變成他們希望的樣子,但最終都變成父母的樣子。」
為什麼?
因為父母就是最好的身教,你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況且,你認為的幸福,孩子不一定認同。
我聽過的一個案例。
父母都是醫生,就希望自己的獨生子也是醫生,但孩子卻喜歡畫畫。
一切跟當醫生無關的事都不讓孩子做。
最後,孩子終於從醫學院準備畢業了,他站在醫學院的頂樓往下跳,結束了20歲的生命。
遺書寫「20歲以前,我做你們希望我做的事;20歲後我想去做我想做的事。」
大仲馬的這句話與心理學中的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相關聯。
主觀幸福感是一個人對其生活滿意度和情緒經驗的自我評價。
根據心理學研究,幸福感受到個人的性格、價值觀、經驗以及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並且每個人的幸福感都有其獨特的組成部分和來源。
舉例說明:
- 職業選擇:就像那個跳樓的孩子。
他選擇成為藝術家可能會感到非常幸福,因為他可以追求自己的創作熱情,即使這份職業可能不會帶來高收入。
對於外人來說,這樣的職業選擇可能看起來不夠穩定或不具有經濟效益,但對於他來說,能夠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則是極大的幸福。 - 生活方式選擇:一些人可能選擇過極簡主義的生活,放棄過多的物質擁有,專注於精神和情感的豐富。
這種生活方式可能不被所有人理解或接受,但對於實行它的人來說,這是一種達到內心平靜和滿足的方式,因此感到幸福。
所以未來評價他人的幸福時,應保持謙虛和開放的態度,因為每個人的幸福感都是基於其內在感受和個人經歷的。
的確,幸福的感覺是很個人的,不是別人說了算!
就像我每天寫作,我寫了十年了,還有別人說,以你的能力來做保險,肯定賺更多,當講師太辛苦了。
這讓我也想起輝達老闆黃仁勳說的「我每天都不快樂,我每年都不為公司感到快樂,但我卻每一秒都熱愛我的公司。太輕鬆是無法做大事的。」我也深深的認同。
而且,幸福感是很主觀的。別人眼裡看了苦,但我只是在做我覺得幸福、有意義的事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