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信仰去戰鬥,我們就有了雙重的武裝。」哲學家 柏拉圖
信仰是指對於人、事、物、宗教、政治觀點等的教條或教導,對於那沒有經驗證據的觀點,抱有信心和信任。
簡單講就是深信某種指導或某件事。
在神經語言學裡,信仰屬於思惟價值層次中,相對較高層次的一層,是能力的上一層。
愈上層對一個人的影響力愈大!
(思惟價值層次,由低到高:環境、行為、能力、信念/價值觀、身份、精神等層次。)
我跟你說一個女性政治領袖,因為偉大的信仰而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故事。
昂山素姬是昂山將軍的女兒,昂山將軍是緬甸獨立運動的英雄,他在素姬兩歲時就遭暗殺。
素姬在海外受教育,包括在牛津大學學習,後來在1988年因家庭原因返回緬甸。她返國不久,正值緬甸大規模的民主抗議,她迅速成為反對軍政府的領導人物。
昂山素姬的佛教信仰在她的政治生涯和公眾形象中占有重要位置。
佛教的教義,如慈悲、非暴力和克制自己,深深影響了她的政治策略和個人哲學。強大信仰的力量,支持著她的民主奮鬥。
例如這三點:
1. 堅持非暴力原則:
昂山素姬堅持使用非暴力手段來推動政治變革,這一策略受到了她佛教信仰的影響。她多次公開談論如何通過和平方式來解決衝突,並強調這是實現持久和平的唯一途徑。
2. 長期軟禁生活:
昂山素姬從1989年到2010年間,幾乎被持續軟禁達15年之久。在這段極其艱難的時期,她經常靠閱讀佛經、冥想和持續的精神修為來維持她的決心和平靜。
她在許多訪談中提到,正是這種佛教修行讓她能夠保持堅強和清晰的頭腦,即使在長期的孤獨和壓力下。
3. 國際倡議和講話:
作為民主運動的象徵,昂山素姬利用她的國際影響力來推動緬甸的民主化進程。
她的演講經常融入佛教哲學和思想,呼籲國際社會支持緬甸人民的抗爭,並對緬甸的政治改革提供道德和精神上的支持。
昂山素姬的生活和政治行動展示了信仰如何在面對極端挑戰時候,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道德指南。
她的例子證明,深厚的信仰不僅能夠激勵個人堅持非暴力和和平的原則,也能夠成為激發社會和政治變革的強大動力。
透過昂山素姬的故事,你如何反思並運用在自己的工作中呢?
既然信念可以產生這麼強大的動力,那你是否也可以不斷地增強自己的信念呢?
我很喜歡保險顧問的三環管理。講的就是動機、活動、技術這三個管理。第一個動機管理,其實就是建立自己清楚從業的信念。
前幾天一位學員請我幫他看他的自我介紹,我說:「你寫了自己具備什麼專業,期待別人主動找你服務,這不容易激起準客戶的興趣。我說你應該多說一個使命。」
他感到不解。我說你應該在你的名片上,多印一條,寫:「我的使命:幫一千個客戶規劃好保險、理財計劃。」
為什麼呢?這有兩個好處
1.對你:
你因為使命,將激發出更大的使命感,你將能更有動力。
2.對準客戶:
可以激發準客戶對你的使命感,進而被你的使命感動。感動,帶來更高的投保率。
設立一個清楚的使命,就是建立一個強大的信念,有了清楚的信念,你就會有清楚的方向感,你將會為其奮鬥,努力不懈,直到使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