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提問:
老師,我有一個很緊急的客戶:
一位耳鼻喉科的主任,是我的好朋友,我也介紹許多親友給他處理耳鼻喉的高額自費手術,
年收入五百萬左右,但一家五口, 每年最困擾的就是繳高額所得稅,沒什麼可以折抵,
因為三個孩子都讀貴族國小,開銷蠻大, 目前有緊急預備金(估計千萬),
他非常重視壽險保障,但經濟的掌控權是在他的老婆手上,好難去撼動他的決定!
每次都是跟醫師給出建議,但到老婆那邊就不了了之,過去給出兩個建議,
一個是躉繳的儲蓄高槓桿壽險,讓他幫助他的資產三倍放大!
一個是投資型躉繳,讓他透過配息的被動收入,讓自己的稅金可以不用自己繳
請問我該怎麼切入?
好,你這個案子我看完之後,
我認為有三個「關鍵痛點」要先釐清,才會知道怎麼推進:
1. 醫師雖有高收入與高信任,但不是財務決策者(主導者是太太)。
2. 醫師對稅很有感,但不等於會馬上採取行動。
3. 你之前給的建議「產品邏輯沒問題」,但欠缺切入女主人心智與行動的策略橋梁。
策略重點 | 操作說明 | 建議話術與舉例 |
1. 切對人:對焦太太 | 客戶的太太才是真正「掌握錢包的人」,我們要用「家庭財務健診」或「孩子未來規劃」作為名義切入她的視角。 | 「這次我想以三個孩子的教育傳承規劃,幫你們從家庭角度診斷一下資產配置,讓你太太也一起參與意見。」 |
2. 說對話:從節稅變成保全 | 醫師聽到「節稅」,太太可能聽成「花錢」;改說「資產保全」和「未來給孩子留下多少沒有負擔的錢」。 | 「其實這不是多花錢,而是用現金幫你們把千萬預備金裝進一個資產保全的保險箱裡,孩子未來領出來不用經過國稅局這關。」 |
3. 做對事:先做小額試單,降低抗拒 | 現在是關係建立期,不需要一次到位。給他一個小額躉繳方案(如200萬),讓他與太太看到「放進去資產」與「可預期收益或保障」。 | 「這是我為高收入專業人士設計的比較小一點的規劃方案,是否先讓您太太感受一下資產保全的重要與傳承財富的效果,未來若想調整金額的話,我再給您建議。」 |
1. 安排與太太的見面,不能只跟醫師講。- 讓醫師知道:「不是太太擋,是太太沒參與。」
你還記得你也這樣嗎?若您太太沒過關,或許我跟你也沒有緣分的。
2. 不要一開始就講「壽險」或「投資型」,要講「孩子的安全箱」、「夫妻共同的未來計畫」。
可以比喻,就不要講道理。這未來,你來是「催眠影響力」的時候,你會知道比喻的力量有多強大。
3. 用「稅後留下多少給家人」來倒推資產配置,畫出兩條線:「有做」與「沒做」的差距。
模式 | 有保單傳承 | 沒有保單傳承 |
資產分配 | 可指定受益人,直達家人, 不進遺產稅 | 法定繼承,視情況課稅20% |
現金流穩定度 | 預期配息/現金價值成長可支應學費 | 年年被稅侵蝕,難掌握未來現金流 |
家人感受 | 規劃清楚、太太放心、孩子受益 | 突發變故,資產進遺產程序、被凍結 |
假設資產總額為1億元,依據台灣《遺產及贈與稅法》,其課稅方式如下:
* 免稅額:新台幣1,200萬元
* 扣除額:如配偶扣除額、喪葬費用、債務等,依實際狀況而異(假設其他扣除共800萬元)
* 應稅遺產:1億元 – 1,200萬(免稅) – 800萬(其他扣除)= 8,000萬元
* 稅率:採累進稅率10%、15%、20%計算:
* 前5,000萬元:15% → 稅額750萬元
* 超過部分(3,000萬):20% → 稅額600萬元
* 合計遺產稅額:約1,350萬元
透過壽險保單進行資產傳承,常見規劃方式如「指定受益人」、「遞延給付」、「信託結合」等,重點如下:
* 依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9款:被保險人死亡時,受益人基於保險契約取得之給付,非屬被繼承人遺產,不列入遺產總額課稅。
* 例如投保壽險1,000萬元,指定受益人為子女,該筆金額免計入遺產稅。
* 若透過信託或特殊保單結構(如投資型保單、信託壽險),可再進一步達成節稅、資產分配彈性與主控權維持。
項目 | 無保險規劃 | 有保險規劃 | 說明 |
應稅遺產總額 | 約8,000萬 | 可降至6,000萬 | 假設2,000萬用保險處理 |
預估遺產稅額 | 約1,350萬 | 約900萬 | |
遺產分配彈性 | 固定按法定繼承 | 可自訂保單受益人與比例 | |
傳承控制 | 無法控制資產用法 | 可透過保險信託等保有控制力 |
法源依據
1. 《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9款:壽險給付原則上不列入遺產總額。
2. 《保險法》第112條:保險給付歸屬於受益人,非被保險人遺產。
3. 財政部函釋(如台財稅字第10900520520號)說明保險給付之稅務處理。
最後:你就是你客戶「兩人世界」的第三個視角
記住:你不是只幫醫師規劃,是幫他們夫妻一起設計「未來能安穩過日子」的方案。
一但太太成為你的盟友,這個案子就成了。
你消化一下,快去試試看,有問題,再跟我討論。
雷龍式銷售 黃國華
第二次提問:
國華老師
我請問您針對這個醫師如果是您會用什麼方式約他見面?
我的想法是問醫師說,
「最近有個好事要跟您分享,見面聊。」
但覺得這樣太發散
以下是我想到的其他方法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覺得很有感觸,馬上想到您,跟您約個時間,是平日還假日有空?」
是用送禮的方式,跟他約時間
透過上次服務課程說的,VIP客戶的送用小錢做大事
請老師給我方向。
好!當你要邀約這位高信任但卻沒有實質決策權的醫師見面,
策略要明確、理由、誘因要夠強,行動自然,這樣機會才會大。
步驟 | 策略關鍵 | 目標 | 建議話術設計 |
Step 1 | 借外力,創造見面理由 | 給醫師一個「不推銷」的理由見你 | 使用禮物、新聞、孩子教育等切入點,讓醫師願意見面 |
Step 2 | 帶進太太,預告角色轉移 | 讓醫師意識到太太才是主角 | 用「這禮物您太太一定會喜歡」「我有準備兩份資料,也希望您太太能給點意見」等語句鋪路 |
Step 3 | 小額試單鋪後續 | 為未來銷售鋪橋墊路 | 預約面談不是要成交,而是啟動感受與信任建立 |
策略一:善用「送禮名義」創造邀約理由
對象是VIP醫師+長期信任,最好的開場話術是一種「生活感+人情味+輕鬆分享」的形式。
話術 A:
醫師,我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讓我很有感,也馬上想到您和您的家庭。剛好我也準備了一份小禮物,想親自交給您,也聊個10分鐘,您這禮拜有沒有哪天診後比較方便?
話術 B:
您三個孩子一直讓我很佩服,我剛好最近學到一個跟孩子教育傳承有關的工具,覺得蠻適合您的,準備了一份對照表與一點小東西,想順道送您,什麼時間方便10分鐘見一下面?
策略二:預告「會牽涉太太」鋪未來路
這不是要你立刻叫醫師約太太,而是讓他先意識到事情會需要夫妻一起參與。
延伸話術:
這份資料其實也有一部分是關於資產分配和教育傳承的,
我會再補一份簡報給您太太參考看看,有些數字我還蠻想聽聽她的看法。
這小禮物我另外準備一份女性版的,我猜太太應該會有她的想法,我之後也想聽聽她的觀點。
策略三:預設「不是成交,而是感受」
目的是創造感受,而不是要成交。
可補一句收尾話術:
這次只是讓您先感受一下這種方式對您們家是否有幫助,之後如果您覺得有進一步的需要,我再安排細節討論就好。
醫師,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跟高收入家庭的資產安全很有關,馬上想到您。
剛好我這邊也準備了一個很特別的工具對照表,搭配一點小禮物,想順道給您。
這週您有空哪天方便診後10分鐘?(停)我覺得您太太看到也會很有感覺,我也準備一份女性版的資料,希望之後有機會也聽聽她的意見。
以上策略,你參考之後,可以針對你對醫師的了解進行修改,
若不放心,可以將你的計劃給我看一下,我再給你意見。
沒問題,就盡快行動吧!
雷龍式銷售 黃國華
學員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