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師,我最近在開發上有一些新的觀察:
溝通方式:
我在面對面或電話互動時,能更自然展現優勢,也比較能建立連結;
但在文字互動(例如 LINE)時,常覺得生硬,拉近距離的效果不如預期。
客群特質:
我與 30 歲以上、有家庭的客戶連結感更強,互動也比較順利;
相對地,對於年輕族群或園區高階主管,這類追求效率的客戶,我常常覺得比較難掌握,也不確定應該怎麼切入。
因此想向您請教:
👉 在未來的開發方向上,我是否應該聚焦在自己更有優勢的客群?
👉 此外園區客群,因為在新竹確實是一個有收入能力的客群,我確實也想經營, 如果要補強,您建議我優先強化哪些能力或技巧?
你的觀察很精準。要不要聚焦優勢客群,這其實就是 STP 理論 的應用。
因此根據你所提出的問題,我給你兩個建議,一是策略、二是技巧。
先把這塊市場做深做透,會讓你在時間和心力的投資上最有效率。
所以,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先聚焦在你最有優勢的客群,這不只是順勢而為,也是符合 STP 理論的正確選擇。
以我為例,我想當講師,我應該對哪一個市場族群授課呢?
願意上課的族群很多,例如學生、上班族,等等⋯這就是市場細分。
我選擇了保險產業為主要受眾,這就是客群目標。
業務員需要什麼樣的課程呢?
我運用了七年設計出了市場唯一的系統性課程「雷龍式銷售」,這就是差異化定位。
這個過程,謹慎抉擇與蓄意努力都有了,接著就是“堅持到底”,將「華人業務訓練第一品牌」夢想成真。
同理,等你在這個族群建立了穩固的基盤,再來分配資源去挑戰園區客群,會更有勝算。
至於什麼是STP策略,你可以參考,我在2024年的尾牙演講,在29分59秒,有一個STP策略,裡面有提供解答,你點開底下的連結參考一下。
例如:
「這個部分用文字說不清,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圖表,下次見面5分鐘就能講清楚,你會更快懂。」
避免長篇大論,保持「輕、短、快」。
「我協助很多園區的朋友,把保險規劃壓縮在一小時內就能完成,不浪費時間。」
當然若能不斷的「上課,提升認知能力」,與「提問,確認行動方向」那你的結果只會愈來愈好,愈來愈精準的。
盡快理解一下,不理解請繼續提出問題。技巧面你也可以試著請教AI,它也可以提供你更多舉例,我覺得這部分留給你跟AI互動,加強你與人工智能户協作的能力。
雷龍式銷售 黃國華
學員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