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7 月 30 日

被生活壓力和低迷業績夾擊,下一步該如何計劃?

想問老師業務工作堅持到什麼時候表示真的不適合該另尋出路了?

正式轉職一年,不管單位的課還是自費上的課,我都乖乖上,連媽媽說基本要的投資型跟外幣也乖乖唸書一次考過

可是我整整一年沒有業績收入,反而靠去上數學家教兼差補貼,一直入不敷出,帳單都要繳不出來了

想轉職去找份即使收入不高但穩定的工作,媽媽又說當初是我自己說要轉職保險業務,原先本著自己沒有客源需要靠媽媽幫忙,她說什麼我就做什麼

可是除了她不會開車,要載客戶時會叫我,其他什麼都沒有,連她只是去拜訪客戶也沒帶過我,更別說分我業績收入

一直覺得自己陷在原地走沒有路的感覺,又好像欠媽媽什麼一樣
現在別說自己買房搬出去,連小孩都要養不起了……


我理解你的辛苦,因為我們都是有責任的人。

我在新人階段,也面臨過「入不敷出」的問題。

所以,我當時本想要一邊送羊乳,賺每個月固定兩萬塊的工作,一邊做保險的,只是我們經理請我去辦信用卡,在當時的年代,辦一張卡,可以賺八百元,所以那時候,我光是辦卡,就多了穩定收入將近三萬元,所以我很了解你現在的心情。


妳的提問,其實不只是問「我要不要離開保險業」,而是深層地在問:「我還能不能再相信一次自己?如果放棄,是不是我真的不夠堅強?」

我完全理解妳的掙扎。

因為妳不是沒有學習、不是沒有行動,而是遇上了「努力沒有對應產出」的無力感。這種感覺最容易讓人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了行業,甚至否定整個自我。


一、妳卡住的點在哪?

面向現狀描述造成影響需重新定位的點
經濟壓力沒收入,全靠家教補貼無法安心投入業務,陷入惡性循環可規劃雙軌緩衝期
學習落差有上課、有學習,卻無成交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問題在於「轉化與執行」非能力不足
母女關係期待支援卻換來失望情感負擔大、受限於道德壓力將親情與合作分開
時間分配一邊補習家教、一邊跑業務無法累積系統、專注推進需「集中戰力」調整策略
情緒債務感覺虧欠家人,不敢放棄陷入掙扎、內耗重新理解「轉換」非「背叛」

二、妳可以怎麼做?我給妳三個方向

方向一:雙軌模式保障生活,延續機會

作法建議內容
暫時保留家教收入設定明確收入門檻:如「若3個月內未達3件保單,就暫停業務,專職去做補教工作。」你說的沒錯,孩子還是要生活、要養的。
業務專攻1類市場聚焦目標族群,如「準媽媽」或「國小生家庭」等,建立話術模組與名單交換。
排除母親干擾將親情與業務分開,你要自己建立起自己的業務節奏。


方向二:交叉路口思考,而不是是否放棄

問題保險業這條路能滿足嗎?補教業這條路能滿足嗎?
妳想要穩定收入嗎?初期難,但有後期被動收入潛力。這是先苦後甘的工作。穩定但時間換錢,無擴張性
妳想要自由安排時間嗎?需累積出一定的客户量,你才會有續期佣金,可以鬆口氣。工時綁定學生與補習班
妳希望將來有家庭與孩子嗎?可建立時間與財務自由難兼顧家庭
妳希望感受到成就與影響力?幫助他人、見證轉變侷限在成績與升學壓力上

🔑 建議:設定「半年逆轉戰」嘗試,若無改善,可清醒轉職,無愧前行。


這張圖的意思:

一、左側:拜訪量(由下而上為多→適中→少)
• 紅色:訪量大 → 代表投入大量行動,但可能效率或成交率不佳。
• 橘色:訪量適中 → 行動與成果有基本對應,進入穩定發展階段。
• 藍色:訪量小 → 拜訪少,但業績高,代表已具高效率與影響力。


二、右側:業績結果(由上而下為多→成長→少)
• 綠色:業績應該大 → 拜訪少但業績高,表現優秀。
• 橘色:業績應該成長 → 拜訪量與產出平衡,有持續改善空間。
• 紅色:業績小 → 拜訪量雖大,但成交率低,成效不佳。

看完這張圖,你覺得你現在是在哪個階段呢?


方向三:具體實戰挑戰

我想邀請妳嘗試:「三週內,鎖定3位30歲以上單親/媽媽客戶,進行一對一家庭財務諮詢,設定成交1件醫療或意外單為目標。」

或是跟媽媽要名單,然後以服務為主題出發,或是以「保單校正」(整理保單,說明權益)為出發,好好去面對客戶,服務客戶。」只要服務受到肯定,你再提出商品訴求,一樣也會有業績的。

這不只是為了業績,更是讓妳重拾對人的掌握感、建立話語權與成就感,試試不靠媽媽、不靠補習,也能為自己創造價值。


結語:給妳的鼓勵

真正的堅強,不是死撐不退,而是願意調整戰法,為自己重新設一個贏的舞台,真的努力了,結果依然不如預期,停損點到了,那再思考固定領薪水這條路,才是真正負責任的做法。

我一直在妳身邊支持妳,我們一起走過這段職涯轉折。

雷龍式銷售 黃國華

snowsky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LOGO-白色-文字.png

關於黃國華

鴻語顧問創辦人
2023 MDRT焦點會議講者
行銷與流通研究所碩士
通過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考試
「5分鐘上手圈粉攻略」作者

聯絡資訊

訂閱電子信

即時收到業界最新消息

週週提供業務心法

© 2025 鴻語顧問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