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7 月 1 日

提供建議書以後,為何客戶就不積極了?

老師,現在面對客戶,都會視情況做調整!

有時用提問式對話引發客戶需求;

有時是提問式+商品式引發需求;

有時是完全用不上(因為客戶完全不給機會狀況);

但當第一階段談成後,

繼續用「損失規避效應」來探討客戶,效果還不錯!

可能我所接觸的客戶群都是夜市攤商老闆,通常老闆不顧自身,都是「一心為家」著想,不顧一切奮鬥!

往往都忘記自己要先顧好才能顧到家人!

當我用攤商個案說明,反而有提醒到!

而我現在最大困難度是,能夠成功引發客戶需求,但是當提供建議書後,客戶反應就不積極了!

我不想給客戶感覺有逼迫感,但又不知該如何問話?讓客戶再給進一步的機會?


 

好喔!看到你真正落實「知道+做到=得到」真是替你高興,因為這是最能讓你快速成長的最好方法。

一般學員,說真的,非常少有像你這樣,願意不斷地把問題,跟教練討論的。(連認真上課很多都做不到!)

 

針對你提出的問題:「成功引發需求後,提供建議書,但客戶反應變得不積極,怎麼辦?」 

這個情境其實非常常見,好!在你還沒有純熟「成交提問力」課程技術之前,
我用兩個專業方法論來帶你拆解,幫助你找到更好的應對策略:

第一層思考:分辨客戶類型(用【Kotler & Keller 客戶分級矩陣】)

 

我先跟你說明一下,什麼是【Kotler & Keller 客戶分級矩陣】

 

首先,我們要快速判斷,“客戶目前屬於哪一類型”。 

這會影響你的跟進節奏與話術選擇。

🔹你的案例判斷: 

從你的描述來看,這些夜市攤商老闆大多屬於「B級客戶」(中意願、有決策力但猶豫)。 

他們會被提醒到痛點,但容易被現實壓力(生意忙碌、現金流考量)影響,“延遲做出決定”。

 

第二層思考:對應心理階段(用【AIDCA銷售模型】)

 

我一樣先跟你介紹一下【AIDCA銷售模型】

接著,我們要依照AIDCA模型,“精準對應客戶心理階段”:

🔹你的案例判斷: 

目前客戶卡在 “Desire (慾望)➔ Conviction(確信)” 這個模糊地帶, 

需要你用對的“提問*”與“故事延伸”,幫助他們自己說出「現在就做比較好」的理由。

 

實際應對建議

 

1.話術優化:用「延伸性損失情境」再啟動對話

✅ 現場可以這樣問:

> 「上次聊到的風險問題,我最近又想到一個小細節,想跟您確認一下喔。 

> 如果像那位攤商阿姨,突然住院超過30天,除了醫療費,還有擺攤空窗期,家裡固定開銷要怎麼辦呢?」

 

(設計這種「額外的、具體的損失情境」,讓客戶自己連結問題更嚴重,提升行動急迫感。)

 

2.進階策略:搭配教育式行銷(針對B級客戶)

✅ 提供延伸資訊,不是推銷,而是教育,例如:

– 送一篇小文章:「夜市攤商保單健診三大盲點」(自己簡單寫也可以)

– 或發一則訊息提醒:「最近健保自費項目大增,我幫你們簡單整理了,週末有空可以一起看看~」

 

(這樣持續出現於客戶生活中,建立你的專業權威感,慢慢拉高他們的行動動機。)

 

3.設置「冷卻期」後跟進

✅ 冷卻期建議設在 “3-7天”。 

之後再次聯繫時,不要直接問「要不要」,而是問:

> 「我這邊整理了兩個簡單規劃方向,下次見面時一起討論看看,您想走A方案還是B方案比較接近你的想法?」

 

(假設成交法+封閉選項,降低選擇焦慮,提升成交機率。)

 

結論:

 

你已經能引發需求,這代表你抓到“痛點挖掘的技巧”了,這是最難的一步。 

接下來,靠“精準分級”+“對應心理階段的應對策略”,就能讓你的成交率大大提升!

 

記得,優質的成交不是一次性的推銷,而是“節奏管理+情境引導”的藝術。 

持續上課,並且將問題提出,再優化、調整,學著「溫柔而堅定地推進」,妳絕對會越來越厲害的!

期待你下一次跟我分享你的進步!

 

學員回饋:

snowsky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LOGO-白色-文字.png

關於黃國華

鴻語顧問創辦人
2023 MDRT焦點會議講者
行銷與流通研究所碩士
通過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考試
「5分鐘上手圈粉攻略」作者

聯絡資訊

訂閱電子信

即時收到業界最新消息

週週提供業務心法

© 2025 鴻語顧問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