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10 月 21 日

如何透過「框架效應」,敲開轉介紹客戶的門?



1.案件來源:緣故客戶的母親

2.客戶背景:客戶母親退休人士

3.耕耘期間:還不認識客戶的母親

4.客戶參加過單位什麼活動?無

5.業務員之前跟顧客互動的相關資訊說明?

前陣子已成交客戶的儲蓄險,主要是協助客戶做儲蓄險轉單,
過程中發現客戶的母親名下也有一些儲蓄保單,我也希望可以幫客戶母親做儲蓄險轉單

6.客戶過往有購買的險種(或和業務員購買的險種)?

客戶原本的儲蓄險保單已繳滿期,我有幫他轉換到分紅保單,獲得更好的效果

7.想要促約的方案是?

我希望也幫他母親名下的儲蓄險做轉換

8.業務員目前洽談的狀況?

還沒接觸到客戶的母親

9.洽談卡關的問題點?

不知道如果去接觸客戶的母親,因為客戶跟母親也不住在一起,所以不知道如何去拜訪

10.業務員要問老師的問題是什麼?

希望老師可以提示一下,我應該如何接觸客戶的母親,說明來意、取得一個面談的邀約機會


很高興,你很快就提問了,

這裡我先補充一個你可以快速蛻變的原因,這樣你就會更願意每月最少一次的跟我討論你的案例。

這原因叫做「內化飛輪」


什麼是「內化飛輪」?「內化飛輪」以表格呈現如下:

階段核心目的典型行動內化效果
上課建立知識與技術框架系統化授課、案例拆解、方法演練(如 SPIN、SCQA、ATM 法則)讓學員知道為什麼、怎麼做,形成可複製的結構
實戰把課堂所學帶到市場實際操作拜訪客戶、增員邀約、保單提案等真實銷售情境立即暴露知道與做到的落差,檢驗話術、流程、心態
提問帶著實戰問題跟教練討論,獲得針對性修正個案拆解、一對一診斷、策略調整將外部挑戰轉為成長燃料,修正並鞏固技術

內化飛輪的核心邏輯

內化不是靠反覆聽課,而是透過「知—行—省—再知」的動態循環:

上課輸入 → 市場實戰 → 問題提煉 → 再上課加深 → 再實戰驗證 → 再提問修正,每一輪都讓你的技能與心態螺旋上升。


整體效益

1.縮短學用落差:真實市場回饋成為學習燃料。

2.加速技能定型:透過持續實戰與修正,知識沉澱成直覺反應(肌肉記憶)。

3.強化成果導向:每圈循環都更接近成交與增員的實際成效。

也就是說,「內化飛輪」的關鍵,在於不斷經歷「上課—實戰—提問」的三角循環,讓你從理解、到行動、到深度省思,再回到更高層次的理解,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並持續突破。


好!前言講完,你現在遇到的問題,是如何透過既有客戶的信任,延伸到母親這位新對象。

這裡我用兩個專家視角,幫你拆解策略:

1️行為經濟學家的視角

退休人士通常有幾個心理偏誤:

  • • 現狀偏好:覺得原本保單放著就好,懶得更動。
  • • 損失規避:擔心轉換會有「損失」。
  • • 框架效應:如果說「換保單」,聽起來像冒險;如果說「讓資金效率更好」,就會更容易接受。

👉 策略建議:你要避免被誤會成「推銷」的框架,而是用「照顧、守護、延續」的語言,讓她覺得是「保護成果」而不是「更換風險」。

聽起來的感覺不同,決定也會不同。

所以,或許你可以修改你所使用的語言,也就是你所表達方式,讓客戶達到更理想的框架效應。


我補充一下,什麼是框架效應:「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是由心理學家 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與 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 在 1981 年提出的行為經濟學理論。

他們在研究中發現,人們對同一件事情的判斷,會因為表達方式不同而產生截然不同的選擇。

例如:若告訴病人「手術存活率 90%」,大多數人願意接受;但如果換句話說「手術死亡率 10%」,接受率就會大幅下降。

雖然數字完全相同,但因為「框架」不同,結果卻差異巨大。


2️財務/醫療保險規劃師的視角

母親是退休人士,關心的是:

  • • 退休金流是否穩定?
  • • 現有保單是否能發揮最大效益?
  • • 如果健康惡化,是否還能確保資產安全?

👉 策略建議:定位自己是「幫她把既有資產做優化的顧問」,而不是「要再多買一張保單的業務員」。


3️ 行動步驟:

步驟你該做的事話術示例
第一步:透過子女轉介請原客戶幫忙「介紹」而不是「轉達」。讓母親先知道你是幫過孩子的人。「阿姨您好,我之前有幫您孩子把保單調整過,他覺得效果不錯,所以希望我也能幫您檢視一下,確保您的退休金流最有效率。」
第二步:電話暖身不要馬上談保單,用「顧問檢視」框架。「我是想幫您檢查現有的保單,看看有沒有更好的運用方式,確保退休金能守得更久。」
第三步:面談邀約提供「低承諾」的理由 → 例如帶一份免費檢視表。「這次只是簡單花二十分鐘,幫您把資產狀況對照一份表格,讓您安心。這樣您也會知道,為什麼○○(兒子)會願意做調整了!」

我再整理的詳細一點,你可以照著操作:

📞 三分鐘邀約話術腳本

🎯 開場(建立信任,降低防衛)

「阿姨您好,我是某某。之前有幫您孩子把儲蓄險做調整,他覺得效果不錯,所以特別希望我也能抽空幫您看看。放心啦,不是要您一定換什麼,而是想確認您現在的保單能不能更有效率守住退休金。」
👉 心理設計:先用「孩子轉介」建立信任,並框架成「守護」而非「推銷」。


🎯 中段(價值定位,凸顯必要性)

「因為退休後的保單,其實有些會面臨利率下滑或保障中斷的狀況。很多長輩覺得『放著就好』,但一旦遇到需要用錢的時候才發現效益不夠,會很可惜。這就像定存利息變少一樣,我只是幫忙看能不能存得更有效率。」這論述,你可以自己修改之後使用。
👉 心理設計:運用 現狀偏好 → 損失規避,讓對方覺得「不檢視才可能有損失」。


🎯 收尾(低承諾邀約,給理由)

「這樣好了,我帶一份簡單的資產檢視表,大概 20 分鐘,就能幫您把手上保單做一個整理。做不做調整完全看您,至少您心裡會更安心。您下週三或週五,哪一天比較方便?」
👉 心理設計:設計「低承諾」邀約(免費檢視),並給 二選一 選項,提升答應率。

若你要更仔細,不踩雷的電話邀約,請謹記「電話邀約七大步驟」請參考下圖

電話邀約七大步驟:

步驟目的/心理機制關鍵話術(可直接套用)小技巧/注意事項
1. 確認接聽者身分確保找到對的人,建立尊重感「您好,請問是○○媽媽嗎?」若非本人:改為「方便轉達或留個她方便接聽的時間嗎?」
2. 自我介紹透過「可信來源」降低防衛(社會證明)「我是○○,之前有幫您孩子做過保單調整,他覺得效果不錯,所以請我和您聯絡。」先報關係再報姓名職稱,優先使用對方熟悉的人作為橋樑。
3. 確定自己有無打擾給對方控制感,減少拒絕本能(心理擁有感)「現在方便講 2 分鐘嗎?若不方便,我改在您指定的時間再致電。」對方忙就立刻改約「具體時間點」,別問模糊的「什麼時候方便」。
4. 說明見面的目的以「守護/檢視」重塑框架,避開推銷感「目的很簡單:幫您把現有保單做一次退休金流與保障的健康檢視,看看有沒有『更有效率』的使用方式。」關鍵詞:檢視、守護、有效率、安心(避免說「換、轉、賣」)。一樣,這論述,你可以自己修改之後使用。

5. 二擇一提出拜訪要求減少選項焦慮,提高答應率(雙選關閉)「我準備一份簡單檢視表,約 20 分鐘即可。您週三下午或週五上午哪個時間較合適?」時間+時長+內容一次講清楚;若被拒,改「先寄檢視表」保留後續。
6. 再次確認約訪時間、地點與你的電話降低爽約與遺忘(承諾一致性)「那我就訂在週五 10:30,地點在您家附近的○○咖啡。這是我的電話 09xx-xxx-xxx,我會前一天再簡訊提醒您。」立刻重述三件事:時間、地點、你的電話;並主動承諾「前一天提醒」。
7. 親切結束並注意掛電話禮儀以好感收尾,為下次互動鋪路(峰終定律)「謝謝您撥空,期待週五見面,祝您今天順心。」一定等對方先掛,避免客戶有被掛電話的感覺。

30 秒整合腳本(你背起來就能用)

「您好,請問是○○媽媽嗎?

我是○○,先前協助您孩子調整保單,他覺得效果不錯,所以請我和您聯絡。

現在方便講 2 分鐘嗎?——(若可)我這通電話主要是想幫您把現有保單做一次『退休金流與保障的健康檢視』,看看能不能更有效率地守住退休金,不是推銷。

時間大約 20 分鐘即可,您週三下午或週五上午哪個比較合適?——好,那就週五 10:30 在○○咖啡;這是我的電話 09xx-xxx-xxx,我會前一天再簡訊提醒您。

謝謝您撥空,期待見面,您先掛,我再掛。」


常見錯誤一開始就聊商品或利率 → 改成「檢視與守護」框架。

  • • 問「什麼時候方便?」→ 改用「二擇一」。
  • • 沒確認「時間+地點+你的電話」→ 提高爽約風險。
  • • 倉促掛斷 → 記得「對方先掛,你再掛」。

這七大步驟,你也可以拿去教育你的團隊,有效複製你的成功。

好!快速消化之後,並展開行動吧!並把行動後的問題,再提出跟我討論。

雷龍式銷售 黃國華


「您想進階學習嗎?請點選底下連結,進入分類篩選功能,您即可選擇有興趣的主題,進階學習囉。

snowsky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LOGO-白色-文字.png

關於黃國華

鴻語顧問創辦人
2023 MDRT焦點會議講者
行銷與流通研究所碩士
通過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考試
「5分鐘上手圈粉攻略」作者

聯絡資訊

訂閱電子信

即時收到業界最新消息

週週提供業務心法

© 2025 鴻語顧問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