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師:
這是我的第三篇每月文章
多加了一個圖,不確定是不是字變得太多,再請老師幫我修改,謝謝。
文章內容—-
(鋪陳)如果有天回家後發現爸媽走路有點不穩,你突然意識到,
爸媽正在變老,而你還沒幫他們做好健康與長照的準備。
如果有一天他們需要長期照顧,你準備好了嗎?
一、為什麼要重視
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2025年每6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長輩。
慢性病、中風、失能的風險越來越高,平均臥床時間約7年!
許多人以為現有保單夠用,卻忽略長照費用可能讓全家陷入財務困境。
別讓愛成為負擔,現在就為爸媽的健康與未來做打算!
二、如何規劃
1.定期健檢與日常管理:幫爸媽安排年度健康檢查,確保慢性病可控,並建立用藥提醒系統,防範小病變大病。
2.檢視保單缺口:確認現有保單是否涵蓋住院日額、看護費或長期照護金,別等到需要時才發現保障不足。
3.補足長照保障:考慮失能扶助保險或長照險,尤其是針對高齡爸媽的「健康告知寬鬆型」商品,投保更簡單!
三、立即行動
父親節是孝心的最好時機!
現在就為爸媽安排一次免費保單健檢,或諮詢「長照+醫療保險規劃」,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
別再拖延,錯過投保黃金期,後悔的可能是全家人!
「你為爸媽操心,我幫爸媽安心~讓愛更有保障!」
這是第四篇—-
(前言)開學季來了!小孩的新書包、學費單、安親班和英文課費用像雪片飛來。
你算著帳單,心想:如果孩子想學鋼琴、考名校,甚至出國留學,這些錢真的夠嗎?
辛苦存的存款,能跟上孩子未來的夢想嗎?
一、為什麼要重視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快樂學習、發展才藝,甚至有機會出國深造。
但教育費用不是一次付清就結束!
從國小到大學,每個孩子平均花費超過250萬,若想出國留學,可能高達500萬以上。
通膨時代,單靠存款不夠,孩子的未來需要提早規劃!
二、如何規劃
教育是長期投資:學費、才藝班、補習費從幼兒園到大學累積驚人。
提早規劃教育金,每月小額投入,就能減輕未來負擔。
越早開始越輕鬆:孩子3歲前開始存教育金,靠時間複利,小錢變大錢。
晚幾年,負擔可能翻倍!
存款會被通膨吃掉:銀行定存利率(約1-2%)低於通膨(約2-3%),錢放著只會越來越不值錢。
需要聰明理財工具!
三、立即行動
開學季是為孩子未來打算的好時機!
外幣儲蓄保單或美元長期定存型商品,結合「保障+財富累積」,讓你的錢穩定增值,幫孩子準備留學基金或追夢資本。
現在就預約免費教育金規劃諮詢,別讓孩子的未來輸在起跑線!
「孩子的夢想不等人,教育金早準備,越早越輕鬆!」
1. 內容是否太長,圖文加起來會不會造成閱讀負擔?
2. 該不該再精簡?是否要加入更多互動訊息?
3. 整體方向是否正確?還可以怎麼做得更好?
以下用表格方式幫妳整理兩篇內容的優劣點與建議優化策略:
定聯主題 | 優點亮點 | 可優化處 | 建議行動 |
父母健康 × 長照規劃 | – 主題具情感溫度,對中生代非常有共鳴 – 三段式架構清晰,有數據、有感性也有行動呼籲 | – 文字略長,若搭配手機圖文,建議分段明顯化 – CTA(Call to Action)可更具體引導 | – 圖文間用emoji或段落分隔更明確 – CTA加一句:「妳最近有幫爸媽做過保單健診嗎?留言1我幫妳看看」 |
開學季 × 教育金規劃 | – 生活化切入,舉例貼近家長焦慮 – 教育費用數據具說服力 – 適合搭配美元商品或儲蓄型商品 | – 結尾CTA仍偏描述型,少了明確的對話引導 | – 補一句互動:「如果孩子今年剛上小學,妳會選擇哪種方式準備教育金?留言1我給建議」 |
– 使用分段、emoji、標題小技巧,可以讓長文看起來不吃力。
– 建議每一則圖文都練習一句「互動型結語」:妳會怎麼做?妳有遇過這狀況嗎?留言1我幫妳看看。
– 每月2篇主軸內容(如妳這兩篇)+每週1次「1圖1問」式貼文,用來引發互動
(例如:「爸媽有慢性病的舉手一下✋」)
妳已經掌握了內容行銷的核心原則:用生活感去喚起共鳴、用價值內容去鋪路信任。
接下來只要練習「一句互動型問句」+「圖文節奏感」,妳就能把每一次圖文變成對話的入口。
任何需要都可以再丟給我,我們一起打造妳的內容資產庫!💪
雷龍式銷售 黃國華
學員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