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9 月 19 日

入行不久還沒有做出高績效,該如何取信客戶?



老師您好,

我加入壽險業大約三年的時間,之前是有在證券業多年的經驗,

目前在人壽專攻投資型保單還有稅務規劃為主,

除了這兩項之外,其餘的保障類的、產險、等皆沒有承做。

老師有提到最好是能夠有成功的案例,

那想要請問一下老師就我這樣子的業務員,入行還沒有很久,

比方說分紅保單客戶也都還沒有到期,

那投資型的部分現在行情好報酬率都是正的,那當然就是成功的案例;

那之後如果行情不好,客戶沒有賺錢的話,那這樣子是不是就又變成不是成功的案例呢?

想要請問老師就這個部分,我該怎麼樣去行銷自己會是比較好的呢?


妳的提問非常有深度。

妳擔心「行情好時可以展示成功案例,但行情不好時會不會就沒有成功案例?」

這反映出一個核心思維:妳把「成功」過度等同於「投資績效」。

其實,成功不只是「報酬率」的呈現,而是妳如何在不同市場環境下,讓客戶依然感受到「選妳是對的」。


這裡我想用行銷管理與行為經濟學的觀點,來幫妳拆解:

比較分析表

視角盲點改進方向結論
行銷管理如果定位只依靠績效,行情波動就會讓妳的專業形象不穩固。使用 STP 法則:細分市場(鎖定投資與稅務敏感客群)、設定目標(高資產群體)、定位(資源調配師,而非單純銷售員)。妳要塑造一個「不管行情好壞都值得依賴」的專家標籤。
行為經濟學客戶在行情差時,更容易放大損失感,忽略妳平時的努力。運用 損失趨避理論:人對「少賠」的滿意度,遠大於「多賺」的喜悅。妳要在行情差時強調「我讓妳比別人少賠」,這反而能讓妳更凸顯價值。

以我為例。104年創業,我想當講師,怎麼開始呢?

 「STP 法則」就是我的出發點。

S細分市場:我應該對哪一個市場族群授課呢?願意上課的族群很多,例如學生、上班族,等等⋯這就是市場細分。

T設定目標:我選擇了保險產業為主要受眾,這就是客群目標。

P定位:業務員需要什麼樣的課程呢?我運用了七年設計出了市場唯一的系統性課程「雷龍式銷售」,這就是差異化定位。

這個過程,謹慎抉擇與蓄意努力都有了,接著就是“堅持到底”,將「華人業務訓練第一品牌」夢想成真。


進一步建議

  1. 行情好 → 展示成果,但避免歸功於市場
    妳要引導客戶理解:「有我在,妳沒有錯過這波行情。」
    這樣妳不僅是乘勢而為,更是好績效的引路人。
  1. 行情差 → 展示守護價值
    妳可以強調:「別人可能虧 20%,妳只虧 10%。」或是「別人賠,你還能讓客戶小賺。」
    這就是服務力的展現。對客戶而言,這比「行情好時賺得多」更能建立長期信任。
  1. 定位自己為『資源調配師』
    當客戶有妳不專攻的需求(例如產險),妳可以轉介給值得信賴的顧問。
    這不會削弱妳的專業,反而讓客戶覺得妳是掌握資源的人。

我認為,保險顧問不應該只是商品代言人,而是資源的調配師。


(或者稱為「資源整合中心」,調度你愈來愈豐沛的資源,去滿足你愈來愈優質的客戶。)

你可以參考底下這張圖

除了你工作上的專業外,你也能串聯其他專業人士,一起擴大滿足客戶需求。


心態轉換

妳要記住:

  • 行情好 → 客戶要的是「洞察力」與「機會」。
  • 行情壞 → 客戶要的是「保護力」與「陪伴」。

成功案例不是單純看績效,而是客戶在任何市場情境下,都覺得選妳是明智的決定。


 所以妳要把「成功」重新定義:


不是「行情好才算成功」,是「你成功的專業與服務,才讓你的行情愈來愈好。」

雷龍式銷售 黃國華


學員回饋:

snowsky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LOGO-白色-文字.png

關於黃國華

鴻語顧問創辦人
2023 MDRT焦點會議講者
行銷與流通研究所碩士
通過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考試
「5分鐘上手圈粉攻略」作者

聯絡資訊

訂閱電子信

即時收到業界最新消息

週週提供業務心法

© 2025 鴻語顧問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