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來源:公司舊客戶(服務件)
客戶背景: 中小企業老闆
客戶過往有購買的險種(或和業務員購買的險種)?
壽險、實支、定額、重大傷病
業務員要問老師的問題是什麼?
近期公司有服務件,客戶要調整保單內容,表示目前保費9萬/年較高,要調整後再繳款,這位客戶先前我並不認識,接洽之後約定第一次時間,後續因公司有事改約,第二次為兩天後,我按時赴約,到了現場僅有財務經理在,他也轉述了我一些需求,希望將既有保單保費降為6萬/年。
我當下其實很生氣,首先他無法碰面未告知我,再者讓我感受我就是一個替他處理事情的人,
我明白我亦可直接完成他的需求,或是我亦可拒絕他,請他更換其他業務,
但我希望在這過程中,我願意挑戰這個情況,讓客戶覺得我是有智慧的處理,同時我是有價值的,
請問老師如果以老師的經驗,我應該如何應對讓客戶覺得我有價值呢?
好!收到你的問題了。
很開心,你真的有固定的向我提問。我也非常樂意地幫你思考對策,讓你精準行銷。
我跟你分享一個我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當年我在業務線上的時候,我記得我那時候是剛進保險公司不久,所以還算是菜鳥。
那時候我就懂,需要先用通知代替行銷,於是我就聽公司、主管的建議,把所有我認識的人名單都列下來。
其中一個是,我高職時候的好朋友,他住在後龍,家裡是國際牌家電的代理商。
因為我在做保險之前,我幾乎都沒有跟以前同學聯絡,那我做了保險之後,我知道,我必須「先用通知代替行銷」讓大家知道我在做保險。
因為很久不見,加上我這個同學其實個性也比較剛烈,所以要踏進他家的大門,內心還是很掙扎的。
你知道,被不熟的人拒絕,那還好;被熟人拒絕,那比較難受。
不過,做保險嘛!勇氣絕對是第一武器。
於是我鼓起勇氣進去他家裡,結果,真的沒有我想的這麼可怕,很快的敘舊之後,我們一樣就把過去的感覺找回來了。
當然,我也不是吃素的,我很快的說明我有提供保單整理(保單校正)的服務,我也透過服務,後來也產生了業務機會,他們夫妻也成為了我的客戶。
當然,我知道,成交不是結束,是下一個成交的開始,於是我跟他訴求轉介紹。
基於過去交情,加上我也還算專業,於是他就介紹了他的姊姊給我,而他姊姊因為是一家公司的老闆娘,經濟能力也相當不錯!我也如法泡製,我透過保單整理之後,給了他保險規劃的建議。
這姊姊呢,也很爽快,很快就簽約了。
那我就按照投保流程,等保單下來,拿給他保單簽收。
但,你知道嗎?令人超不爽的事發生了。
當天保單下來,我約在他弟弟的店進行保單簽收,然後見了面之後,我跟他說:「姐,保單下來了,要請你簽收一下。」
你知道嗎?他跟我說:「我沒有真的要買啦!這張保單,我沒有要喔!」
你懂我當下的感受嗎?「沒有要買?沒有要買還簽名、付款?」
好!他是我好朋友的姊姊,不看僧面看佛面,我忍住我的怒火,
我跟他說:「好吧!姐,那你真的不要的話,也要簽收後面的保單撤銷的簽名。」
我按耐著我的怒火,面帶微笑的把人家保單撤銷的服務做好。
這案件,經過了好多年,讓我印象深刻。
看完這個故事,我相信你會理解我的感受,我也很能理解你的感受的。
那為什麼,我要先跟你說這個故事呢?
因為「快樂因為分享而倍增;痛苦因為分享而減半」當你聽完我的故事之後,對比你的經歷,你應該就不會這麼生氣了!
當然,若你要聽我更慘的故事,等你以後遇到也很難過的案件的時候,我再來分享給你聽。
看完故事之後,我給你兩個建議。
1.報復奧客的最好方式,就是賺他的錢。(心態)
業務要懂得鬥志不鬥氣,不要因為對方無理、過分的行為,就放棄對方。也就是一樣保持聯繫,然後等時機成熟之後,成交對方保險或理財的新契約。成交就是最好的報復。
2.透過服務展現專業,讓準客戶對你刮目相看。(行動)
也就是說,你在當下保持好你的態度,並且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去力求表現的機會,你要明白,你沒有成交一個新契約,也要成交一個好印象。我給你看底下我寫的一篇文章。
「真正有格局的生意人,重視的不是成交的態度,而是不成交是什麼態度。」黃國華(講師、作家)
為什麼有人生意做不大?不是專業不到位,是格局太小。什麼是格局小?就是較為短視,沒有遠見。
我常跟學員說:「跟顧客談完之後,只有兩種結果,一是成為客戶;二是成為準客戶。」
什麼意思?當下沒有成交沒關係,你如何的跟對方保持“定聯”讓對方在未來想規劃的時候,你可以成為首選。
那要成為首選,你除了成交商品,成交不了的話,你能成交一個好印象。
為什麼?我從科學的視角解釋給你聽。
根據「關係行銷」理論,企業應該專注於建立和維持與顧客的長期關係,而不僅僅是單次交易。
當銷售未能達成時,業務人員的反應和態度可能會影響顧客的未來購買意圖。
研究顯示,當顧客感受到業務人員在未成交時仍然表現出專業和關懷,他們更可能在未來選擇該企業的產品或服務。
一項研究發表於全球行銷學術界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行銷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探討了業務人員在未成交時的態度如何影響顧客的未來行為,特別是對品牌滿意度和忠誠度的長期影響。
以下是研究的核心觀點與結論:
研究背景與目的
– 顧客關係管理理論強調,企業與顧客之間的互動不應僅限於單次交易,而應注重建立持續的信任和情感聯繫。
– 該研究旨在分析業務人員在未成交情境中的態度,是否會影響顧客的品牌認知和未來交易意圖。
結果顯示:
- 態度與滿意度的關聯:當業務人員在未成交時保持積極態度(如耐心解釋、表示感謝、提供未來可能的解決方案),顧客對該品牌的滿意度顯著提升。反之,冷漠或消極的態度可能導致顧客對品牌產生負面印象,甚至放棄未來的合作可能性。
- 態度與忠誠度的關聯:顧客對業務人員的態度評價越高,越可能推薦該品牌或再次選擇該企業的產品/服務。研究數據顯示,保持積極和專業的態度有助於將「失敗的交易」轉化為「未來的潛在成功」。
相關數據支持
滿意度提升:研究顯示,保持積極態度的業務人員,其品牌滿意度平均提升20%以上。
忠誠度強化:顧客重複購買的可能性提高至35%。
這研究告訴你什麼呢?就是即使沒有成交,你也應該保持專業性和熱忱,這種態度不僅提升個人形象,還可能改變顧客對你跟公司品牌的看法。
你有被契約撤銷過嗎?有的話,請問你的態度,跟銷售前一樣嗎?
若你想做大,產生好口碑的飛輪效應,那我建議你,貴人觀察的不是成交時的態度,而是不成交是什麼態度。
我舉個例,去年因為挑戰自己去美國演講,所以我需要學英文,很快在推薦之下與一位英文老師取得聯繫,我買東西一向簡單明快,我覺得沒問題就付費了。
但這筆費用是公司幫我出,公司同仁了解之後覺得費用與服務都有問題,我事後也覺得值得再評估。
後來告知推薦的老師我的顧忌之後,對方也沒有任何解釋、退讓,而是直接將費用退還給我。
我告知該老師,我們評估的原因,並回覆「若其他老師不適合我,我依然會找您服務。」
但,遺憾的是,對方已讀不回。而我當下的感覺是不太舒服的。
這案例也讓我反思,我公司是這樣處理退費的嗎?
我仔細想想,過去我的確也曾這樣,原來我也曾經給人這樣不舒服的感覺。
還好我自己有所領悟,現在我在成交之後,都會跟學員言明七天退費的權益,然後退費就交給客服按照客戶應有的權益,無條件辦理退費。
當然,對方若願意留在我的社群,還是可以繼續享受我提供的服務的。
你只重視看到見的利益嗎?那你錯了!成交,你收穫的是實質利益。
若不成交,你還能收穫顧客對你前後一致的態度,這種好口碑就是頂尖保險顧問更重視的無形利益。
看完文章之後,若你覺得這個客戶可以經營,特別對方是中小企業的老闆,對方的經濟能力,才是值得你繼續經營的主因。
所以,我建議「鬥志不鬥氣」你先不要管對方對你的態度,重點是對方是否真的公司有賺錢,真的有錢,你受點“錢”氣,也就是看在錢的面子上,你先忍一下。
我給你一個成交的順序給你參考,就是「先賣客戶想買的,再賣客戶需求的,最後賣你想賣的。」也就是說,當你的能力、品牌還不到位之前,你會是處在相對較低姿態的。
這時候,你是可以先就客戶的意願來推薦客戶想買的商品。
等到之後你能力、品牌慢慢起來之後,你就應該用專業的角度給客戶建議,客戶因為你的專業、服務都滿意,對你足夠的信任,這時候採納你的建議的機率就會高很多。
當然最後,客戶對你完全信任之後,你對客戶也足夠瞭解,那你推薦什麼,客戶就接受什麼,這就是到最後,你可以「賣你想賣的」。
這個老闆會這樣對你,其實主因也是還沒有信任你,才會這樣的。
所以,若對方真的值得經營,那你應該做好這三件事。
1.先服務
也就是先力求表現的機會,因為有表現機會,才有肯定機會,有肯定機會,後續才有成交、轉介紹的機會。
2.再定聯
也就是,就算沒有成交機會,也要成交一個好印象,然後想辦法與對方定聯,讓對方不僅記得你,還知道你愈做愈好。
3.後成交
也就是,你因為“服務”、“專業”、“堅持”的這幾個頂尖業務員的特質,最終贏得這種,一開始你很討厭的客戶的肯定,這對比一開始就肯定你的客戶,你不是會更有成就感嗎?
以上建議,提供你參考。
學員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