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老師,上次有和你提到說我轉兼職業務了,
之前有問過老師名單的問題怎麼處理,
有做了後但發展沒有如期拓出去,所以轉兼職,
也順便調整一下內在,過去全職的時候焦慮很嚴重,時常不能好好休息,
目前也有在想要不要再回去做保險業務,
也有在這段期間裡閱讀,有讀到一本書,書名叫『納瓦爾寶典』,
書中有提到說生命中所有真正的收益都來自於複利,
該用頭腦賺錢,而不是時間,看到這裡印證了我之前所閱讀的內容,
發現要翻身勢必要這樣做,不過現階段找不到方向,
如果不做保險業務,那我要做什麼才可以達到累積的並能複利的工作?
目前是想到自媒體:例如:youtube or播客
另一個是成立公司成為老闆,不過我想不到要做什麼業務,同時要運作也需要資金,這部分也還在準備,但相比之下要做什麼業務更為重要。
想問老師在過程中,是如何嘗試出方向的?
那這準備資金的同時,我該如何增加自我價值,讓市場願意給付更高的薪水?
好喔!我來給你一些建議。
首先,我依然非常欣賞你,也喜歡你。
因為,你跟當年渴望成功的我非常像。
而且,我也像你預言,只要你願意不間斷的與我保持提問、上課,你絕對會比我更快、更年輕取得你希望的成功的。
(我現在回首看過去,時間已經轉眼經過25年了,哇!好快呀!)
而且,我也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你,只要你願意忍受這段時間的辛苦、懞懂,不斷透過「勤勞+勤學」你也會慢慢發現,財富自由只是你成功之後的副產品而已。
既然你說了「生命中所有真正的收益都來自於複利,該用頭腦賺錢,而不是時間。」
我也先給你看一下,我最近寫的這篇,「人生複利」的文章,呼應你的體會。
第一篇「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努力的方向錯了。」—— 查理·蒙格(波克夏投資公司副董事長、企業家)
你有沒有看過?某些業務員每天都很忙,卻看不到績效成長;有些是收入不少,但年底總是存不下錢;或是工作多年,卻覺得自己總是孤軍奮戰?
這些現象看似各自獨立,其實背後常常是同一個原因:資源配置失衡。
今天,我想帶你認識幫助你重新找回成長軌道的「五大人生資源」。
五大資源,分別是:
1.時間
時間不是拿來填滿行程表的,而是用來打造更好未來的。最珍貴的時間,不只是應付客戶的會談,而是用來閱讀、思考、鍛鍊,這些長期看起來沒成果,卻決定你未來五年的競爭力。
2.金錢
金錢的價值不在於消費,而在於提供選擇自由。真正有財務感的人,不只是賺錢,更懂得每月預留一部分收入投資未來,包括被動收入、學習資源與健康儲備。
3.認知
你的思維決定你的行動範圍。若想在這個變化劇烈的市場中持續前進,你需要建立「深度+廣度」(深度:專才;廣度:通才)的知識結構,讓自己不只能做,更用來能帶人、解決問題。
4.人際
你與誰同行,決定你能走多遠。高價值人脈「不能隨緣,要刻意結緣」是有意識經營而來的。與積極進取者互動、參與成長型社群、主動請益與協作,才是提升層次的開始。
5.健康
健康是你人生的「1」,其他資源都是後面的「0」。若忽視睡眠、飲食與運動,再多努力也撐不起一場長期戰。健康從來不是應急修補,而是戰略選項。
了解之後,你可以怎麼運用呢?
我給你三個行動建議
1) 資源日誌: 每週盤點一次自己在五大資源的投入比例,幫助自己校正偏誤,避免只投入在緊急但低價值的事情上。
2)選擇濾鏡: 面對每一個邀約、決定、花費,問自己:「這能為未來帶來複利嗎?」練習做「資源性決策」。
3)複利計畫: 為五大資源各設定一個長期養成目標(如每月閱讀一本書、每週與一位人脈深聊),打造穩定成長機制。
結語:資源的配置,決定你人生的規模
你不是沒有資源,而是沒把資源花在值得的地方。
當你開始用戰略眼光看待時間、金錢、認知、人際與健康,你就會發現:真正的突破,不是再努力,而是重新佈局。
從單打獨鬥者,轉變成資源整合中心,這也將讓你擁有更巨大的問題解決能力,在客戶心中樹立更強大的影響力。
第二篇「資源不會憑努力而增長,只會憑審視與調整而增值。」黃國華(作家、講師)
很多業務員常會對我這樣說:「老師,我不知不覺得也做了十幾年保險,客戶名單是越來越多,但關係卻越來越薄;我也很努力講解商品對客戶的好,但客戶卻越來越無感。」
你有這樣的感覺嗎?真得是市場愈來愈難做了嗎?,還是你忽略了「資源也需要定期審視。」
還記得6/17所提到的五大資源嗎?忘記沒關係,我來幫你複習一下,
五大資源,分別是:
1.時間
時間不是拿來填滿行程表的,而是用來打造更好未來的。
2.金錢
金錢的價值不在於消費,而在於提供選擇自由。
3.認知
你的思維決定你的行動範圍。
4.人際
你與誰同行,決定你能走多遠。
5.健康
健康是你人生的「1」,其他資源都是後面的「0」。
複習之後,我們來看,若你不懂得復盤你的資源,你就會容易發生這兩大問題。
問題一:客戶多,但關係卻沒深化
你以為「認識很多人」等於有人脈,其實不然。
真正能幫你累積信任與轉介紹的,是那一小群「高品質信任你的客戶」。
但如果你從不整理名單,只是一味維持「舊關係」的溫度,就容易卡在一種「做很多,但沒突破」的疲憊狀態。
怎麼辦?
* 每月花30分鐘盤點你的客戶名單(該升級的升級,但刪除的刪除)
* 問自己三件事:
你要的不是更多名單,而是更深的信任網絡。
問題二:話術老舊,客戶沒反應
市場變了,保戶變聰明了,但有些顧問還在講十年前的話術。
這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的知識資源,早就過期”。
知識是最被忽略的資源,也是最有槓桿力的資源。
你說的話,能不能打動人,差別就在於你最近是否有進化。
怎麼辦?
* 每季挑一個主題深耕(例如財富傳承、健康風險、家庭保障策略)
* 每月產出一個應用點(更新簡報、寫一篇貼文、優化話術)
* 與其每次都從頭講產品,不如每次都講一點「新觀念」,讓客戶期待與你對話
最後,我認為,保險顧問不應該只是商品代言人,而是資源的調配師。
(或者稱為「資源整合中心」,調度你愈來愈豐沛的資源,去滿足你愈來愈優質的客戶。)
當你開始像一間公司的老闆一樣一樣定期“審計你的時間、人脈與知識資源”,你就不再只是「忙著做業績」,而是建立一個可持續成長的事業引擎。
也就是你必須明白,資源不在多,而在於流向對的地方。
你只要每季動一次手,人生就能穩穩地轉一次彎,就像駕駛艙中的儀表盤,幫你及時調整航向。
第三篇「你不是不努力,而是讓資源彼此斷鍊,失去了複利。」黃國家(作家、講師)
我發現,許多保險顧問經營多年後,不但時間越來越少、收入天花板還越來越低、人脈難以活化、認知停滯不前,最慘的是健康大不如前。(愈來愈胖的好多)
我看到業務員,站上舞台授獎的那一刻,我看到的不是榮耀,看到的是「油盡燈枯,用燃燒餘輝,換取短暫的肯定。」值得嗎?
的確,市場變更難經營,這絕對是事實,但,真正的原因,則是你沒有啟動人生的「複利循環」。
🌀 資源彼此放大,才能帶來真正的成長
前面我帶你認識的「五大資源」包括——時間、金錢、知識、人脈、精力——它們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可以轉化、交互放大的。
最聰明的業務,非常懂得設計自己的覆利機制,讓每一個資源都能帶動另一個資源成長,產生雪球效應。
舉例來說:一位原本愛閱讀的朋友開設線上讀書會,吸引好學者聚集,進而建立信任圈、熟了之後不僅會買保險,還可能變增員對象,知識變人脈、人脈變收入,最後收入又反過來投資學習與生活品質,一環扣一環,形成正向循環。
反觀多數保險顧問的日常,卻是這樣的逆循環:
🔧 如何建立你的個人「複利循環」呢?你可以這麼做。
1.選出你目前最強的資源
例:你擅長溝通、內容輸出、或有穩定人脈圈
2.設計轉化路徑,把強項資源用來補弱項
例:用人脈開設共學小組,提升認知;用內容吸引精準客戶,節省時間
3.設定閉環行動計畫
例:每月共學、每週健康運動、每季產出新內容
4.每半年審視一次迴圈效應,調整資源配比與節奏。
最後,我請你記得,你必須懂得「從燃燒自己,走向放大自己。」
複利循環不是讓你做更多,而是讓資源做彼此的助力。
當你不再把時間、金錢、健康分別經營,而是讓它們一起轉動,你的事業與人生才會真正脫離疲憊、進入飛輪狀態。
別再當兩大人瀟灑的拼命三郎了,你該成為所有資源導演,把人生導向自我進化的正向循環,你才能真正實現愈做愈輕鬆的理想境界。
好!看完文章之後,你說的沒錯呀!靠時間賺錢,是真的賺不了什麼大錢的。
所以,你要懂得豐富這五大資源,並且將資源整合起來,甚至是彼此牽制,像是五大齒輪一樣轉動起來。
至於你問「想問老師在過程中,是如何嘗試出方向的?那這準備資金的同時,我該如何增加自我價值,讓市場願意給付更高的薪水。」
我是受到兩位老師深刻的影響的,一位是侯文詠、另外一位是我的老師「許永政」的啟發。
我給你另外一篇我寫過的文章
「如果你有一個想法,今天就開始實現它,沒有比現在更適合的時間,這並不代表馬上辭去工作然後 100% 投入你的想法。但總有往前跨進一點點的空間,來啟動這個改變。」– 凱文·斯特羅姆 (企業家)
我很喜歡的作家 侯文詠,他也說過類似的話,他是一名麻醉科醫生,但興趣卻是寫書,為了自己的興趣,他可以廢寢忘食,但本業依然固守。
他說:「要在現實中,慢慢實現自己的夢想。」
於是他在忙碌的醫生工作中,同時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讓他成為了著名的作家。
由於長年的寫作實力、積累的名氣,還有老婆的支持下,他最後才慢慢的放下醫生的工作,全職成為一名作家。
我深深的被他的故事感動,因此我也依樣畫葫蘆,在當保險業務員的時候,就大量的上台,然後大量的寫作,存了一點小錢,40歲開始創業,直到現在。
六年了,我不敢說我有什麼成就,不過我確定的是「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再是鬧鐘,而是我想成為『華人業務訓練第一品牌』的夢想。」
好!他有一本書,叫《在生命轉彎的地方》有非常精彩的故事,你有興趣可以看看。
另外,我的老師深刻的啟發。
其中有一個作品是「寬心自在系列」其中的《想通了就無罣礙》《情緒的自我轉化》對我都有深刻的啟發。你可以買來聽。
好!我之所以有今天,其實都是一路上,我不斷地透過「所學與體會」,加上不間斷實踐之後的成果。
而且,我非常認同一個概念,叫做「一切順逆的發生,都將有利於我。」這有一個學術名詞,叫做「覆商」。
我給你看這篇文章。
「智商是一個人的優勢,而覆商是把整個世界,都變成你的優勢。」李南南(大陸作家)
什麽叫覆商?覆商,叫做「與系統協作的能力」
也就是,不管你遇到什麽挑戰,你總有辦法,讓下一次變得更好。我們經常說的試錯、刻意練習、一萬小時定律,都在覆商的範疇內。
換句話說,你能把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一切,都變成幫你向上的階梯。
這種能力就叫覆商。
再直白一點的說,就是你有「所有好的、不好的事情發生,都是為了有利於你。」的這種想法,你能化優勢為更優勢,化劣勢為滋養的一種能力。
我的「覆商」就還不錯。
舉個最慘跟最好的例子。
最慘:
我在36歲的時候,不得已將所有的資產,都用來還債,當時我淨資產為零,一無所有,有的只剩一顆從新開始的決心。
我當時想「既然已孑然一身,為什麼我不給自己機會,投入我熱愛的講師工作試試呢?」於是我毅然決然轉戰講師,直到今天近12年。
最好:
我從很年輕就做業務,專科的時候做直銷、退伍後推銷了半年的羊奶、在保險業做保險顧問,再做業務主管,同時斜槓婚禮主持人,最後專注培訓。
這些經驗的積累,我後來仔細想想,不就是,我只在我的能力內核上,不斷層層堆疊,才導致現在堅硬無比,難以被競爭者顛覆、挑戰。
好!這種無論發生好與不好,我都能夠化為對我的滋養的能力,就是“覆商”,也就是「與系統協作的能力」。
我認為,這才是我最大的競爭力。
現在愈來愈多人重視「覆商」了!
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擁有它,你就能「把整個世界,都變成你的優勢。」
結論:請走好從「燃燒自己,到放大自己資源的整合者之路。」
每一段迷惘期,都是資源重組與自我升級的開始。
你能清晰覺察「靠時間換錢」的限制,你已經踏出了複利人生的第一步。
你讀到納瓦爾、體悟到方向的重要,這些內在轉變會成為未來的槓桿點。
從我的經驗來看,真正穩定成長的關鍵,不是拚命,而是覺察五大資源(時間、金錢、認知、人際、健康)的流向,並設法讓它們彼此轉動,產生複利效應。
方向不是等來的,是透過實驗、輸出與修正中長出來的。
一邊打工維生、一邊深耕強項,透過寫作、共學、自媒體建立影響力,你也可以從「燃燒自己」慢慢轉向「放大自己」。
當你開始整合資源、養成複利機制,你的價值就不只會被市場看見,更會成為他人信任與追隨的理由。
最後,我一樣送你我很喜歡的體會:
「工作只是讓經濟不無匱乏;夢想才能讓人生沒有遺憾。」
學員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