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說完之後的三個陳述主張小技巧

Line

故事說完之後的三個陳述主張小技巧

小故事

「爸爸!我不想跟你一起去玩了。」我說:為甚麼?「因為我每次跟你出去都會犯錯。」我說:是人都會犯錯呀!「可是上次出去玩,我被你罵得好慘喔!」

我腦海裡立刻回憶起,當時被他氣得半死的畫面。本來信誓旦旦的說要保管房卡,後來弄丟,再來又要保管餐卷,結果又搞丟,最後退房回到家之後,又發現他將自己的行李箱放在房間裡,忘了帶回來。

當下的我,真的是氣炸了,載著他在返回飯店的路上,一路數落他的不是。現在想起來,我想應該是我盛怒的語氣,讓他害怕跟我一起出門吧。對於他的反應,我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不過我必須讓他知道,我有義務指正他的。

我說:「是你自己說要保管的,但後來你都搞丟啦!我當然要罵你囉。」他用無辜的眼神看著我。

我說:「你覺得,若在你弄丟房卡之後,我跟你說:『因為你弄丟了房卡,所以東西都不能再讓你保管了。』還是我再次信任你,讓你保管你想要保管的東西呢?」

他想了想之後說:「應該是信任我,讓我保管吧!」我說對呀,我罵的是你做的事,不是你的人。說到做不到,我當然會生氣呀。他說:「我知道了啦。」

在他明白我的立場與原則後,我想此刻也是個「示弱」的好機會。我起身走到他的位置旁邊,坐下來搭著他的肩,我說:「對不起啦!我太兇了,我下次不會這麼兇了啦。」

他立刻拉高分貝說:「你知道你有多兇嗎?行李廂又不是我一個人保管的,東西不見你只罵我一個人,都沒有罵哥哥@#$…」接下來,就換我聽他數落我的不是,哇勒!這小傢伙還真會捉緊時機報仇。

 

 故事說得好,更要讓收視者有所體會

這個我跟當年九歲的小兒子的親身故事,我想要向您說的是若「父母用盛怒的口吻對孩子說教,孩子內心留下的不會是道理,而是父母盛怒猙獰的臉。這樣害怕的陰影會使孩子不願靠近父母呀!」你同意嗎?

若你也同意的話,是不是以後被孩子氣得快要抓狂,想要大聲咆哮的時候,想起這個故事呢?為什麼會想起來呢?因為你可能也有過這樣的經驗,甚至是你的小孩跟你的關係不太好,當你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也會內省是否是因為自己也曾經像我一樣,才導致與孩子的距離愈來愈遠。

之所以會這樣,這就是因為故事有深入人心的力量。若你也希望自己更好,你就會見賢思齊,但這樣還不夠,因為說出一個好故事,聽眾可能只是被影響、被感動,但不一定達到有效的啟發,這時候若你幫助聽眾歸納出故事的主張、道理、知識點,那才是說故事的次要目的。

先前一篇談到的說故事的主體流程,是「舉例->陳述主張->好處&行動。」這的流程也叫「魔術方程式」談完了“哏”要怎麼鋪之後,接著就是你能讓聽眾體會出故事中的陳述主張。那要怎麼做呢?我建議「反思後提問、提示&引導、金句結尾」。

1. 反思後提問。

通常你說完一個故事,精不精彩你可以從收視率得知,收視率高代表說故事的技巧好,但不代表學員從中有所收穫,這時候我常會說:「聽完故事之後,給大家五秒鐘思考一下,這個故事在告訴我們什麼。」若是大家絡繹不絕,那我就會按照學員回答的含金量來給分,甚至是學員的答案就是我歸納好的陳述主張,那我只要稍微補充就可以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2. 提示&引導。

萬一講完故事之後,大家陷入苦思,甚至沒有答案,這時候我就會進入提示,或是引導。例如上面的那個故事,我會問:「我兒子弄丟了什麼東西,我很生氣罵他呢?有房卡,還有…」這就是提示。或是我問:「是什麼原因,導致他不再想要跟我出去玩呀?」這是引導。目的是讓學員聚焦在故事轉折的關鍵點,並且能夠自己說出來。

 

3. 金句結尾。

當學員自己說出來的時候,基本已經達到說故事的目的了,但是這樣還不夠,若你能夠用一句金句做結尾,那你就像是擁有小叮噹的縮小燈,把難懂的道理、主張,簡化成一句話,讓聽眾容易記住。

例如剛剛的故事我說完之後,我就會說:「用盛怒的口吻對孩子說教,孩子內心留下的不會是道理,而是你那盛怒猙獰的臉。」這就是用一句話,說出整個故事的道理。若是一句話有對仗、押韻、上下剛好又是五~七個字,那就更容易記住了。

這就是我常用陳述主張的三個小技巧。好了!下一篇我再與你分享,如何在聽眾可以接受、認同之後,怎麼讓聽眾去行動。

 

小結

說一個高收視率的故事,只是證明你擁有一個說故事的能力,並不代表你讓聽眾有所體會、領悟了故事中希望帶出的陳述主張;若要讓聽眾進一步體會故事中,好的道理與知識點,你還需要做好這三點。

也就是你可以「1.反思後提問、2.提示&引導、3.金句結尾」。

 

 

 

想要知道雷龍式銷售第一人-黃國華老師更多的頂尖業務秘訣嗎?
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或Fb粉絲團

 

加入好友

故事說完之後的三個陳述主張小技巧
Tagg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