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件來源:轉介紹
2.客戶背景:
51歲男,原住民朋友;工作是全省跑夜市(帶著老婆一起做生意),賣石板烤肉、竹筒飯、小米酒等!
3.耕耘期間:
只見過一次面(113年12月第一次見面)
明天(3/10 週一)才約第二次見面
4.客戶參加過單位什麼活動?
沒有
5.業務員之前跟顧客互動的相關資訊說明?
去年政府要求產品責任險,因此北部夜市朋友經過口耳相傳,直接介紹找我簽約產品責任險!
6.客戶過往有購買的險種(或和業務員購買的險種)?
客戶只有產險,如產品責任險、車險;經過聊天發現客戶沒有任何醫療保險
7.想要促約的方案是?
醫療險(實支+意外) 或是 儲蓄險
8.業務員目前洽談的狀況?
明天第二次見面原因是要給客戶產品責任險的證書!
9.洽談卡關的問題點?
a.去年客戶找我全都是投保產品責任險,經過解說,客戶都認為我解說很清楚也很親切;因此不斷有客戶會介紹給我!
b.帶我的師父(增員者),希望我抓住機會,要學會 1+1 >2,也就是說簽完產品責任險後,順帶拿出儲蓄險的建議書,解說一下內容後給客戶參考!
10.業務員要問老師的問題是什麼?
a.一直用1+1>2的行銷策略,但發現我用儲蓄險開頭,客戶都興趣缺缺!而現在我改用癌症一次金的DM給客戶參考!
b.這位客戶在聊天中,發現沒有壽險保障,當我問為何沒有時,客戶只說沒有需求,並很快轉移話題說會幫我介紹需要買產品責任的客戶!但後來都沒消息!
好高興,妳很快就提出問題了。而且妳的問題很棒,這其實是非常常見的客戶拒絕,我先來分析被拒絕的原因給你聽,再提供對策給你參考。
一、被拒絕的原因分析
二、有效的應對策略
- 改變話術,從「興趣不足」轉為「切身關係」
📌 不要直接問:「為什麼沒有醫療險?」改用情境帶入
錯誤示範(容易讓客戶抗拒):
–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發生意外,沒有醫療險怎麼辦?」
– 「為什麼你沒有買醫療險呢?」
✅ 正確示範(引導他代入自身經驗):
– 「妳知道嗎?我最近也有一個跑夜市的客戶,他有一次被油燙到,急診就花了兩萬多。結果他當時沒有醫療險,還得自己掏腰包。妳覺得這樣的狀況會不會影響生意?」
– (利用同業案例讓他產生共鳴,而不是直接讓他感覺自己被推銷)
- 切入點改變:從「額外開銷」變成「生意投資」
📌 將醫療險與責任險綁在一起,讓客戶覺得這是「做生意的必要成本」,而不是額外支出。
錯誤示範(讓客戶覺得是多餘開銷):
– 「醫療險可以保障你未來的醫療風險。」(客戶會覺得離自己很遠)
✅ 正確示範(讓他覺得與事業直接相關):
– 「像你們這種在全省跑夜市的,最怕的就是“受傷不能做生意”,你同意嗎?有些客戶就跟我說,之前摔傷、燙傷,沒辦法擺攤,結果收入整個斷掉。所以我才會建議他們用一張小額醫療險來保底,這樣即使發生狀況,也不用擔心收入受影響。」
🎯 核心重點:讓客戶覺得這是為了「維持生意運作」,而不是「額外花錢」。
- 善用「損失規避」心理,讓客戶感受到風險
📌 客戶習慣保「看得到的風險」,所以妳需要讓他「看見醫療風險」。
錯誤示範(客戶沒有感覺):
– 「醫療費用很貴,所以要買保險。」(客戶不覺得與自己有關)
✅ 正確示範(利用損失規避,讓他產生痛點):
– 「如果今天你受傷,醫療費自己出,影響的不是你一個人,“你老婆也沒辦法擺攤,等於少賺兩份錢”。這樣算起來,損失比保費還多,對吧?」
🎯 核心重點:讓他覺得「不買反而會損失更多」,提高購買意願。
三、結論與建議
🎯 實際執行策略
- 帶入同行案例,讓他代入自身狀況(夜市同行受傷導致無法擺攤,收入受影響)。
- 話術改變,讓醫療險變成「生意運營的一部分」(不是多餘支出,而是確保收入不中斷)。
- 善用「損失規避」心理,讓他意識到不買的風險更大(受傷後兩人無法擺攤,損失遠大於保費)。
- 就是好好來學會表達、提問技術,只要你懂得怎麼正確的使用我交給你的這些技術,那你就能更容易的運用過去所學(優化),加上有效喚起客戶需求的技術(填補),妳將更容易的洞察需求,成交你想成交的商品。(學習,是要將“已知優化”,“未知填補”。)
你按照我的建議,先試試看吧!後續結果,我期待妳進一步跟我討論。
學員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