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造客戶的需求感,切入客戶考量的預算及創造需求?

Line

1.案件來源:緣故楊小姐

 

2.客戶背景:私立大學教職員

 

3.耕耘期間:110/12/2至今

 

4.客戶參加過單位什麼活動?

 A:無

 

5.業務員之前跟顧客互動的相關資訊說明?

 A:現在想訴求儲蓄險,有告知未婚的儲蓄方式,是月光族

 

6.客戶過往有購買的險種(或和業務員購買的險種)?

 A:有成交一筆醫療險

 

7.想要促約的方案是?

 A:儲蓄險

 

8.業務員目前洽談的狀況?

 A:我說,妳單身要為自己多打算,儲蓄險是個短期內可以聚集財源的方式,我拿當時公司的產品DM給她,客戶說已經繳了高額醫療險,實在無力再負擔儲蓄險。(因為我們很熟,大部分都在打屁聊天,真正講到保險她只有這幾句話)

 

9.洽談卡關的問題點?

 A:如何切入客戶考量的預算及創造需求

 

10.業務員要問老師的問題是什麼?

 A:如何創造客戶的需求感

 


 

好的!我來提供一點建議。

 

➤三種創造需求的方式

 

要喚起客戶需求,有三種方式:

一、刺激

二、引導

三、分析

 

第一種-就是傳統的用商品話術,

類似電視購物那樣,靠購物專家流利的話術,刺激消費者購買慾,而達到成交。

 

 

第二種-就是準顧客沒有風險管理的觀念,

簡單講就是不覺得風險轉嫁是重要的,所以不在乎!那保險顧問就要有耐心的透過一點一點觀念的灌輸,等待時機成熟,再收成。

 

 

第三種-就是像醫生一樣,

透過提問、引導的方式,了解顧客真實需求,在過程中喚起顧客對問題的重視,此時醫生再針對問題開出藥方,這就是較為高竿的成交方式。

 

➤ 三種成交的時機點

 

第一種-當場能成交

第二種-確認需求後成交

第三種-若干年後成交。

 

我個別帶你來看。

 

第一種-當場能成交:

 

這是指,客戶帶著強烈的需求請你規劃,就像你開餐廳,有個人走進來,那這個人點餐吃飯的機率非常高,這餐廳基本可以當場成交這個客人。

 

這種當場能成交的客戶,比較少,有來找你,就立刻就對方的需求,加上你專業的建議,盡快成交。

 

 

第二種-確認需求後成交:

 

這種客戶,就是你可以透過專業的互動,勾勒出客戶的需求,你再提建議方案,方案能有效滿足需求,這就能成交。

 

那這裡指的互動,就是像是背話術跟客戶說服、保單檢視後的建議、SPIN成交法、財務安全需求分析、或是向國泰的藏寶圖系統,可以就客戶不足的規劃來給予建議。

 

這考驗的就是真本事的部分了!

一般業務員之所以辛苦,就是只停留在背話術的說服,或是進一步用保單檢視再進一步建議,或是用公司的藏寶圖軟體,跟客戶互動。

 

若能善加利用公司的內部教育資源,基本要能產生好的績效,應該也是可以的。

但,你來上課,就是在此基礎上,來學其他技術,幫助你加速、精準成交。

 

只是,你現在對於許多課堂上的技術不夠純熟,所以還不能學以致用。

待你純熟了課堂上的所有技能之後,你就會感知你的成交效率明顯提高。

 

 

第三種-若干年後成交:

 

這種客戶,就是當下你跟他說,他沒感覺!不過,沒關係,只要你設定頻率的固定予以互動,之後真的碰到問題了,他能第一個想起你即可。

 

這種就像是你種一棵蘋果樹,然後固定澆水施肥,最後樹上長出蘋果,你再進行採摘。

我覺得這個客戶目前的情況,應該就像是第三種情況,是暫時無法成交的。

 

若暫時成交不了,那記得心法「要嘛成交,不然就種下一顆未來能成交的種子。」等瓜熟蒂落,你再成交。

 

➤從聊天到正式的需求分析

 

看你所提供的資訊,你說你跟這個客戶很熟。很熟很好,代表很大程度上,對方是信任你的。

不過,你不要讓"很熟",成為你的「絆腳石」,應該成為你成功的【墊腳石】才對!

什麼意思?你應該很正式的幫客戶精算一下,在規劃上,是否還有餘力做規劃。

 

你先認識一個理財規劃的「631法則」,你看底下這張圖

 

631理財法則 :

631法的邏輯非常簡單,就是將薪水依照比例分配,

將個人或家庭的收入分為3 個塊進行財務分配,很適合剛開始準備退休金的人,

生活開支佔收入60%,

退休金或投資(短時間不會動用) 30%,

緊急預備金或保險用途10%。

透過分配可將收入好好分配也不會影響生活品質,這樣退休規劃才可以走得穩又遠。

 

了解之後,你可以用「預算=總收入-總支出」這樣的算法,幫客戶仔細算一算!

不然,沒有精算,客戶總以為自己已經沒有多餘的預算了。

記得,你是保險顧問,顧問要有敏銳的洞察力,看到真相,不是想像。

 

也就是你在跟這個很熟的客戶碰面的時候,認真的請客戶仔細的想一想,

他的總收入(主動所得,例如上班收入、被動所得,例如房租、股息、保險年金)在減掉總支出(包含食、衣、住、行、育、樂)還剩下多少錢,

若是扣除下來,真的還有多餘的金額,那不就有錢可以儲蓄理財了嗎?

 

另一個思考的角度是,

若扣除下來,真的所剩無幾,這就會影響到他原有的其他支出,或是影響到原有的生活品質,這時,不應該勉強客戶再買的。

 

你若能這麼做,我是客戶,我也會覺得你很仔細,幫客戶設想得很周到。

這對加深客對你的信任,有幫助。

 

最後一點補充!

你前面看到三種喚醒需求的方式,最有效的,是【三、分析】,也是技術性最高的一種!

你未來在成交課中,你會學到。只是,就是不好學,才是你來上課,接受培訓的目的。

 

在還未純熟高竿的成交技術之前,記得,運用傳統的「商品式銷售」拜訪量大,依然可以成就不錯的業績的。

只要慢慢的接受培訓+跟我討論,這就能更快縮短你轉型的時間,當你純熟所有課程中所學,你今天問我的這個問題,未來你會覺得,這個問題,真是一個可笑的小問題。

 

學員回饋:

如何創造客戶的需求感,切入客戶考量的預算及創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