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不是也曾經覺得自己「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對方卻還是誤會你的意思?
你可能遇過這些情況:
•➤ 你跟同事交代事情,他卻照樣做錯。
•➤ 你和家人溝通原則,結果對方覺得你在指責。
•➤ 你鼓起勇氣向客戶說明保單內容,客戶卻只回:「嗯…我再看看。」
這些經驗是不是讓你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做業務、做領導、甚至不適合溝通?
但 NLP 假設前提給了我們一個翻轉觀點的關鍵句:
「溝通的意義在於對方的反應,而非你說了什麼。」
這句話,對每一位保險業務員、組織領導人、MDRT挑戰者來說,都是一記提醒:說清楚不是重點,說到讓對方行動才是重點。
我們從小學會的是「把話說對」,但很少有人教我們「怎麼讓人聽懂」。
於是,我們努力:
•➤ 用專業術語解釋商品
•➤ 用理性條列講道理
•➤ 用情緒高漲傳遞急迫感
但結果卻是——對方呆滯、敷衍、甚至反感。
因為溝通不是單向輸出,而是雙向調頻。
你說的內容只有在對方「願意接受、聽得懂、能行動」時,才算成功傳達。
這也是雷龍式銷售訓練中強調的表達原則:「話不是講出來的,是對方聽進去的。」
這句 NLP 假設前提打破了我們的責任認知。
它不是說「對方錯了」,而是說:「你要為對方的反應負責。」
這意味著:
•➤ 對方沒反應,不是他不懂,而是你說法沒打中。
•➤ 對方反彈,不是他脾氣差,而是你語氣未優化。
•➤ 對方無行動,不是他不積極,而是你給的誘因不夠清晰。
你傳遞的,不是資訊,是情緒、情境與意圖。
只要這些沒有「被接收」,溝通就等於失敗。
•➤ 主管說:「你要主動一點,才會有機會。」原意是鼓勵,但業務員內心想:「是不是在影射我沒貢獻?」
•➤ 父母說:「你怎麼不像你哥哥一樣認真?」原意是激勵,但孩子聽的是:「你根本不愛我。」
•➤ 你說:「你這樣做很不負責任!」原意是提醒,對方聽成:「你在羞辱我!」
你看得出來嗎?話語是一種包裝,只有拆開包裝的那一刻,才知道對方收到了什麼。
不只聽話,更要看神情、動作、語氣。每一次溝通後,問自己:「對方的表情變了嗎?眼神閃爍了嗎?點頭是真的懂,還是敷衍附和?」
當你把注意力從「我說完了」轉移到「他理解了嗎」,你就真正成為一個影響力溝通者。
如果你發現對方反應不如預期,不要急著辯解。試著說:
這種方式不只能避免衝突,更能重新奪回溝通主導權。
有時不是你講錯,而是你用了錯的語言包裝。
與其再說一次「你要更主動」,不如問:「你覺得目前工作上,哪裡還有突破的空間?」與其重複「這保單保障高」,不如比喻:「這就像你手機有三層保護殼,哪怕從十樓丟都下去,也沒事。」
故事、提問、比喻、身體語言,都是重新包裝溝通訊息的利器。
因為保險產品是「看不到、摸不到」的承諾,你的每一句話,都是情感與價值的傳遞。
當你掌握 NLP 假設前提的這項心法,你將:
•➤ 提升客戶信任,縮短成交週期
•➤ 降低組員誤會,提升團隊穩定度
•➤ 強化表達力,獲取邁向 MDRT 所需的高效影響力
這就是為什麼是我雷龍式銷售訓練、業務領袖都把 NLP 當成必修課。
從今天開始,請停止只問:「我有講清楚嗎?」
請開始問:「他真的收到了嗎?他的反應是我期待的嗎?」
你不是一個單向輸出的講者,而是可以精準調頻、動人心弦的溝通工程師。
真正有效的溝通,不是說了多少,而是讓對方做了什麼。
想讓你的業績說服力更強、團隊溝通更流暢嗎?歡迎報名我們的《雷龍式銷售 》,專為保險業務員設計,從 NLP 溝通心理到實戰話術全面強化!
📩 也歡迎留言分享:「你曾經最挫折的一次溝通經驗是什麼?」我會免費提供一份 NLP 話術優化指南給你參考!
「您想進階學習嗎?請點選底下連結,進入分類篩選功能,您即可選擇有興趣的主題,進階學習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