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您好,
我加入壽險業大約三年的時間,之前是有在證券業多年的經驗,
目前在人壽專攻投資型保單還有稅務規劃為主,
除了這兩項之外,其餘的保障類的、產險、等皆沒有承做。
老師有提到最好是能夠有成功的案例,
那想要請問一下老師就我這樣子的業務員,入行還沒有很久,
比方說分紅保單客戶也都還沒有到期,
那投資型的部分現在行情好報酬率都是正的,那當然就是成功的案例;
那之後如果行情不好,客戶沒有賺錢的話,那這樣子是不是就又變成不是成功的案例呢?
想要請問老師就這個部分,我該怎麼樣去行銷自己會是比較好的呢?
妳的提問非常有深度。
妳擔心「行情好時可以展示成功案例,但行情不好時會不會就沒有成功案例?」
這反映出一個核心思維:妳把「成功」過度等同於「投資績效」。
其實,成功不只是「報酬率」的呈現,而是妳如何在不同市場環境下,讓客戶依然感受到「選妳是對的」。
視角 | 盲點 | 改進方向 | 結論 |
行銷管理 | 如果定位只依靠績效,行情波動就會讓妳的專業形象不穩固。 | 使用 STP 法則:細分市場(鎖定投資與稅務敏感客群)、設定目標(高資產群體)、定位(資源調配師,而非單純銷售員)。 | 妳要塑造一個「不管行情好壞都值得依賴」的專家標籤。 |
行為經濟學 | 客戶在行情差時,更容易放大損失感,忽略妳平時的努力。 | 運用 損失趨避理論:人對「少賠」的滿意度,遠大於「多賺」的喜悅。 | 妳要在行情差時強調「我讓妳比別人少賠」,這反而能讓妳更凸顯價值。 |
S細分市場:我應該對哪一個市場族群授課呢?願意上課的族群很多,例如學生、上班族,等等⋯這就是市場細分。
T設定目標:我選擇了保險產業為主要受眾,這就是客群目標。
P定位:業務員需要什麼樣的課程呢?我運用了七年設計出了市場唯一的系統性課程「雷龍式銷售」,這就是差異化定位。
這個過程,謹慎抉擇與蓄意努力都有了,接著就是“堅持到底”,將「華人業務訓練第一品牌」夢想成真。
(或者稱為「資源整合中心」,調度你愈來愈豐沛的資源,去滿足你愈來愈優質的客戶。)
你可以參考底下這張圖
除了你工作上的專業外,你也能串聯其他專業人士,一起擴大滿足客戶需求。
妳要記住:
成功案例不是單純看績效,而是客戶在任何市場情境下,都覺得選妳是明智的決定。
不是「行情好才算成功」,是「你成功的專業與服務,才讓你的行情愈來愈好。」
雷龍式銷售 黃國華
學員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