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9 月 19 日

1140825「法律看的是你“真的怎麼做”,不是你“說你怎麼做”。」 ── 黃國華(作家、講師)




「法律看的是你“真的怎麼做”,不是你“說你怎麼做”。」 ── 黃國華(作家、講師)

很多高資產家庭以為只要「文件做齊、名義規劃」就等於合法節稅。但你知道嗎?現在稅務機關看的早已不是表面形式,而是你背後的動機與控制權一旦踩錯線,不僅補稅,還可能被罰到懷疑人生。


來,我們先把五大致命誤區逐一拆解地雷:

  • 「文件齊全就萬無一失?」

    錯!實質課稅原則強調的是你是否真的移轉了資產與控制,而不是文件上寫了什麼。
  • 「避稅沒犯法?」

    錯!租稅規避即使未逃稅也可能被國稅局判定為脫法行為,依法加重處罰。
  • 「用公司名義或信託一定能節稅?」

    錯!若設計只是形式上的轉移,但控制權仍在自己手上,就會被重新認定課稅。
  • 「會計師說可以就安心照做?」

    錯!納稅義務人永遠是你自己,風險不能外包,責任不能卸給某些專業人士。
  • 「海外操作就安全無痕?」

     錯!CRS、FATCA等國際機制早已讓資金無所遁形,全球稅務透明化時代已來。

【合法節稅 ≠ 規避稅賦,你必須掌握的五大底線】

要真正站得住腳的財稅規劃,必須建立在「實質」、「風險轉移」與「控制權讓渡」三個核心原則上:

  1. 「實質課稅原則」是所有稅務爭議的最終判準

稅務機關不看你說什麼,而是看你實際怎麼做、誰真的控制錢與資產

  1. 節稅與規避的分界:有無風險、有無對價、有無實際讓渡控制權

節稅是設計;規避是掩飾;中間一線,一念之差。

意思是說,節稅是經過合法設計,依據法律在不違規的範圍內減少稅負;而規避是試圖掩蓋事實、用形式躲避應繳稅款。

兩者差別在於目的是否正當、手段是否透明、結構是否具實質意義。

差一點點,就可能從合法變成違法。

  1. 高風險情境包括:

保單雖移轉,但你仍能變更受益人,公司名義持有資產,但你個人仍掌控決策 信託後財產仍由你支配、收益你領用。

  1. 合規設計要留下證據:

信託需有獨立受託管理、保單角色設定需符合實質轉移邏輯、資產移轉應具對價與合約證明

  1. 錯信他人不代表你無責:信賴保護不是萬靈丹

「信賴保護」的意思是:如果你是根據政府正式公告或解釋來做事,將來就算政府改變做法,也不能隨便懲罰你。

但如果當初不是照政府明確說的,而是自己理解或聽來的,就不能用這個理由來逃避責任。

信賴要有根據,不能亂用。


【你不是在繞過法律,而是在與法律共舞】

你不是在幫客戶規避,而是在設計一個安全、不留下漏洞的傳承路徑

這不只是節稅,更是對下一代的負責任。

記住,規劃不是畫靶射箭,而是先看紅線在哪,才能決定怎麼走得遠又走得穩。

身為專業顧問,你的價值不只是懂商品,更是懂界線、懂風險、懂如何站在法律與愛的交界處,為客戶畫出一條最安全的財稅之路。


「您想進階學習嗎?請點選底下連結,進入分類篩選功能,您即可選擇有興趣的主題,進階學習囉。

snowsky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LOGO-白色-文字.png

關於黃國華

鴻語顧問創辦人
2023 MDRT焦點會議講者
行銷與流通研究所碩士
通過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考試
「5分鐘上手圈粉攻略」作者

聯絡資訊

訂閱電子信

即時收到業界最新消息

週週提供業務心法

© 2025 鴻語顧問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