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123「AQ 讓你在困難面前不僅僅是生存,而是找到成功的方法。」《挫折復原力:將障礙轉化為機遇》

Line

「AQ 讓你在困難面前不僅僅是生存,而是找到成功的方法。」《挫折復原力:將障礙轉化為機遇》

 

1/21我們聊到韌性,今天跟你聊一下AQ挫折復原力。

很多人會把這兩個搞混再一起。我做張表格給你看,你就能明白:

我打個比喻給你聽。韌性是健身的能力,AQ是健身的計劃

  • 韌性像是一個強健的身體,經過訓練可以承受高壓,並能快速恢復健康。它更側重於心理恢復力和穩定性。
  • AQ則像是一份針對困難的健身計劃,教你如何處理每一種壓力點,例如加強某個肌群(控制感)或提高耐力(持續力)。它側重於策略與行動力。

這樣比喻,你就不容易搞混了!從學理尚解釋,什麼是AQ?

AQ(Adversity Quotient,挫折復原力)

定義:挫折復原力是一種智商類型的衡量指標,描述個體面對逆境時的適應與應對能力,並專注於如何解決當前困難改變逆境的能力

 

AQ特徵是:

更注重當下應對策略,特別是面對特定挑戰或問題時的反應。

與個人如何看待逆境有關(例如逆境是否可控、是否影響長期目標)。

  • 涵蓋四大要素(CORE模型):
      1. Control(掌控):感知自己對事件的控制力。
      2. Ownership(責任):承擔責任以改變現狀。
      3. Reach(範圍):理解逆境對其他生活層面的影響。
      4. Endurance(持久力):相信困難是暫時的。

說個我很欣賞的黑人總統 歐巴馬的故事,你就能體會出AQ的可貴了!

巴拉克·奧巴馬於1961年8月4日出生於美國夏威夷,父親是來自肯亞的留學生,母親是來自堪薩斯州的白人女性。

他的家庭並不富裕,父母的婚姻也未能長久維繫。

父親在奧巴馬2歲時回到非洲,母親隨後再婚,將奧巴馬帶到印尼生活了一段時間。

 

在印尼,他經歷了文化的衝突和生活的艱辛。

學校條件簡陋,奧巴馬經常需要與其他孩子競爭基本資源。

後來,母親將他送回夏威夷,由外祖父母撫養。

他在那裡完成了高中學業,但內心始終充滿對身份的疑惑。他曾回憶道:「我既是黑人又是白人,卻感覺自己不屬於任何地方。」

 

儘管家庭並不富裕,奧巴馬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哥倫比亞大學,並最終進入哈佛法學院。

在哈佛,他成為《哈佛法律評論》的首位非裔總編輯(非洲血統的意思),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成就,也讓他逐漸找到自己的定位。

他認識到自己可以成為一個橋樑,連接不同族群與文化,為更多人發聲。

 

1996年他參選伊利諾州參議員,正式開始他的政治生涯。

1999年挑戰老牌政治家鮑比·拉什(Bobby Rush),競選伊利諾州的國會議員。

這是他人生中首次面對真正的政治考驗。

他的演講充滿理想:「我們可以改變這個城市,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平等的機會!」然而,現實卻遠比他想像的殘酷。

 

鮑比·拉什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政治人物,擁有強大的基層支持,而奧巴馬在選民中相對陌生。

他的競選活動缺乏資金和資源,更面臨對手的嚴厲批評:年輕、不夠接地氣、過於理論化。結果,他以接近2比1的票數慘敗。

經歷失敗後,奧巴馬開始反思。

他深入基層,參與社區活動,與普通民眾交談,傾聽他們的困難和需求。

他意識到,單靠理想和演說無法打動人心,必須深入了解選民的生活。

 

幾年後,奧巴馬選擇參選伊利諾州參議員。這次,他的策略更加接地氣。他與工人交談,在教堂中演講,參與社區清理活動。

他的演說更加溫暖且有力量:「我明白你們的擔憂,因為我也曾經是一個掙扎中的普通人。」

結果,奧巴馬以壓倒性優勢勝出,進入了州議會。

這次成功為他開啟了更大的舞台,最終在2008年,他當選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非裔總統,向全世界傳遞了「希望與變革」的訊息。

 

故事聽完,奧巴馬的故事是不是證明,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從中記取教訓,所以我常跟學員說「記取教訓叫經驗,沒有的話叫經過」可惜了!奧巴馬就是用了堅定的信念和強大的挫折復原力(AQ),從困難中找到成功的方法,成為全球的啟發象徵。

最後,我認為「在困境面前,不是誰能避免風暴,而是誰能駕馭風浪。挫折復原力(AQ)則教你如何掌舵,帶你乘風破浪,到達成功的對岸。」

1140123「AQ 讓你在困難面前不僅僅是生存,而是找到成功的方法。」《挫折復原力:將障礙轉化為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