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華老師,
關於做業務需要的心態我都了解,但一直以來,我對這份工作都感到疲憊,
原因除了金融沒有興趣,也包括所有經營信任的過程,實在沒有熱情,
哪怕從利己轉換到利他,幫助別人解決錢的問題的信念,
工作一直都不開心跟痛苦,我需要很勉強自己去做該做的事,
試過很多方法,動力就一陣一陣的起起伏伏,
那天學完潛意識跟自我肯定,有點覺得我在自我暗示跟假裝,催眠自己,去突破這些我不喜歡的過程。
我卡在無法持續有高度衝勁去做這事業,
被情緒跟感覺左右,甚至有時會感到厭世,
每天去上班都想下班,雖然我會願意投入所有學習,
但有時已經分不清是被訓練應該要認真學,還是真的想學。
我以為有方法就可以解決,但發現哪怕有sop ,還是要勉強自己去完成,感到心累。
我想問該怎麼解決呢?
▷是找到開心的點?
▷還是重塑潛意識?
▷還是別的方法?
謝謝。
我理解你的辛苦,這樣的確是蠻累的。
你提到對這份工作感到疲憊,即使明白業務需要的心態,
也常覺得缺乏持續的動力,甚至必須勉強自己去完成日常工作。
這個困境,其實很多業務員都會經歷。
我要給你幾個角度,幫助你釐清並找到出路。
| 視角 | 核心觀點 | 對你的提醒 |
| 心理學家 | 情緒疲憊是「職業倦怠」的一種,當內在動機不足時,外在要求會造成壓力,導致「越做越不快樂」。 | 你需要先辨識,自己是真的「不適合這條路」,還是「能量需要調整」。 |
| 職涯教練/動機專家 | 自我決定理論(SDT)指出,動力來自「自主性、能力感、連結感」。 | 若你覺得只是被訓練推著走,缺乏自主選擇,動力就會不穩定。 |
| 稻盛和夫(經營哲學) | 「敬業→專業→樂業」:先投入,再產生成果,最後才培養出熱愛。 | 很少人一開始就做喜歡的工作,通常是因為做出了成果,才發現工作的價值。 |
| 我個人經驗 | 我也是先在保險業投入十年,之後轉為講師,才找到更大的舞台。 | 所以,工作本身就是磨礪心性的「磨刀石」,要先走過這段過程,才能看見成就感。 |
之前也有學員問了類似的問題,底下連結點開,你可以參考一下
我建議你可以從以下四個方向去思考,這裡包含了你提供的兩點建議,以及我補充的觀點:
送你一句我很喜歡曼德拉(前南非總統)說的一句話,
他說:「我從來沒有失敗,要麼我贏了,要麼我學習。」
也就是說,若在這裡,你沒有學到應該擁有的寶貴經驗,那下一個職場,你將會有更多的“沒有熱情”。
說個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故事給你聽。
稻盛和夫23歲開始工作,到80歲時仍在經營企業,50多年來一心全職在工作上。
很多人不解,就問老先生:“你為什麽要這麽拼?”
老先生回答說:“因為我通過努力,讓自己喜歡上了自己的工作。”
這話聽起來有點不好理解,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為什麽是“通過努力才喜歡”呢?
都說最好的工作就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只有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持久的動力,
但問題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麽才是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工作;
或者即使知道,由於種種條件限制,一時無法獲得這樣的工作機會;
還有人歷經千辛萬苦進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公司,卻發現實際的工作內容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
所以說,一個人能夠從事自己一開始就喜歡的工作,其實是一個極小概率事件,
絕大多數人只能從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開始幹起。
那怎麽辦呢?
有些人以不喜歡這份工作為理由,消極怠工、牢騷滿腹,覺得全世界都欠他的。
稻盛和夫就說,這是非常不明智的人生態度,只會白白浪費掉自己的才華和機會。
必須要積極轉變心態,想方設法使自己愛上手頭這份工作,將它變成自己的“天職”。
對此,稻盛和夫說:“天職不是偶然碰上的,而是由自己親自制造出來的。”
你看稻盛和夫自己,大學學的是當時很熱門的有機化學,
但畢業時偶然進了一家生產絕緣瓷器的公司,從事的是無機化學領域的研究。
公司根本沒有什麽像樣的實驗設備,也沒有上司和前輩的指點,連研究資料都要自己掏錢去訂閱。
這種情形之下,要如何愛上自己的工作呢?
秘密就在於投入後的正反饋。
不管喜不喜歡,先一心一意埋頭苦幹,自然就會做出成果;
有了成果,自然就會得到肯定和好評;
有了肯定和好評,自然就會更有動力和信心投入工作,從而形成一個正反饋循環。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已經不知不覺地愛上了這份工作。
這就是稻盛和夫所說的“通過努力喜歡上自己工作”的含義。(引述《幹法》一書)
所以「不是有樂趣,才認真做 ; 是認真做,才有樂趣。」
有樂趣的不是賣保單這件事,是真心地為顧客著想的「初衷」,
這樣的動機,就是一種奉獻的精神;
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熱誠、專業、行動力這叫「敬業精神」,
敬業精神讓你具備更大的能力,不斷的解決顧客問題,你才會得到顧客臉上的笑容,
這種結果就像稻盛和夫說的「正反饋」啟動了正循環,這才是做保險真正的樂趣。
好!你再試想一下,
若是你真的透過「勤勞+勤學」又透過你原來非常好的單位,加上我的輔導,你真的成就了個人與團隊,超過年收三百萬以上的收入,
你還會說這份工作沒有熱情嗎?
你現在的感受很真實,代表你正在誠實面對自己。
要記得,工作不是每天都快樂的,但它能讓你的人格與心性更加厚實。
稻盛和夫說「工作是讓人變得高貴的磨刀石」,只要你能在過程中全力以赴,哪怕最後決定轉行,這段歷練也會成為你人生中最有價值的資產。
所以,給自己一個停損點,全力投入一段時間(我建議兩年);同時在投入中培養專業,讓成就感帶來樂趣。
若最後真的不適合,也能帶著鍛鍊出的態度與能力,走向更適合的舞台。
以上建議,你參考,還有問題再盡快提出,我再幫你思考對策。
雷龍式銷售 黃國華
學員回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