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7 月 20 日

長照議題SPIN問句設計

發問~~ spin練習想請老師看看

長照Spin問句設計

S情境式問句:

1.最近新聞常常報導長照問題,您身邊有親友生活無理自理需要有人照顧嗎?

2.是什麼原因呢? 是家族病史嗎?

3.他是送長照機構?還是自行照顧呢?

4.這樣多久了呢?有誰來照顧呢?

5.您知道這樣一個月的花費嗎?

6.您有規劃長照保險嗎?沒有

7.您知道台灣已經進入超高齡社會了嗎?
簡述:目前在台灣每100人就有25人是老年人

8.政府為了因應這樣的狀況有推出長照2.0的服務,你知道有這個服務嗎?

9.您有規劃長照保險嗎?

P探究式問句:

8.您會擔心我們老了這樣的問題發生嗎?

9.當這樣的狀況發生,會有誰來照顧您呢?(情境問句)
   那他還有自己的事情這樣是不是很辛苦呢?

10.現在的長照金額,20年後我們老了,您覺得會更多還是變少呢?(情境問句)
      越來越多是不是很有壓力的事情?

I暗示性問句:

11.長照在我們退休後發生,到時我們沒有收入只有支出,存簿都是減法,您也覺得會越減越多,減到負擔不來的時候,要怎麼辦?

12.您說XX照顧我們,那他被迫放棄自己一些事情,對他的生活會有什麼影響?(他的家庭、工作、夢想)

13.我們年紀越來越大,準備的時間越來越少,費用也越來越高,你覺得推延會對將來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N解決性問句:

14.如果我有一個方法?避掉你的痛苦,達成你的希望,那會不會是你要的?


 

好喔!

我來針對你的提問,分析優化一下

🎯 SPIN「情境問句」定義回顧:

  • 目的:蒐集客戶背景資訊,建立對現況的理解。
  • 特徵:中性、事實性、無壓力,不預設立場。
  • 應避免:引導式語言、輿論框架、過度盤問感。

 

S – 情境問句

編號 原始問句 評估 優化建議
S1 最近新聞常常報導長照問題,您身邊有親友生活無法自理需要有人照顧嗎? ❌ 帶有新聞框架與社會觀點,減少中立性,焦點易偏離個人經驗 您身邊有親友需要長期照顧或無法自理的情況嗎?
S2 是什麼原因呢? 是家族病史嗎? ⚠️ 有預設立場,非純背景蒐集 造成他需要照顧的原因是什麼呢?
S3 他是送長照機構?還是自行照顧呢? ✅ 中性背景調查,結構合理 後來是選擇送機構還是由家人自己照顧呢?
S4 這樣多久了呢?有誰來照顧呢? ✅ 符合情境提問定義 這樣的情況持續多久了?主要是誰在照顧他呢?
S5 您知道這樣一個月的花費嗎? ⚠️ 略顯尖銳,像在測試財務能力 您有聽他們提過,每月照顧大約需要多少費用嗎?

 

我會鼓勵妳這樣設定第一段 S 問句流程:

✅ 您身邊有親友需要長期照顧或無法自理的情況嗎?
✅ 大概是什麼原因呢?像是疾病或年紀相關?
✅ 後來是送機構照顧還是家人自己來處理?
✅ 那這樣的狀況大概持續多久了?通常是誰在照顧?
✅ 他們有提過這樣每個月的照顧費大概多少嗎?

這樣的提問順序更中性、自然、貼近生活,也為後續 P 問句鋪路得更順暢。

🎯 SPIN「探究問句」定義回顧:

  • 目的:找出客戶目前面臨的問題、困境或不滿之處,揭露潛在的需求。
  • 特徵:聚焦在痛點,帶有探索性和診斷性,不是提供解法或灌輸知識。
  • 應避免:太廣泛或太抽象的問題、繞回情境問句、帶有解決導向的語氣。

 

P – 問題問句

編號 原始問句 評估 優化建議
P1 您會擔心我們老了這樣的問題發生嗎? 可以 沒問題
P2 當這樣的狀況發生,會有誰來照顧您呢? ✅ 聚焦未來痛點,貼近生活 如果將來妳需要被照顧,妳覺得會是誰來照顧妳?
P3 那他還有自己的事情,這樣是不是很辛苦呢? ❌ 暗示性太強,屬於 I 類問句 (建議移至 I 類使用)那他本身的工作或生活會不會受到影響?
P4 現在的長照金額,20年後我們老了,您覺得會更多還是變少呢? ⚠️ 偏向社會推論,不夠個人化 妳覺得長照費用在未來只會更高,這樣會讓人壓力更大嗎?

P 類問句參考流程(學員實戰可用)

  1. 妳有沒有想過,將來自己年紀大了,也可能需要別人來照顧?
    2. 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狀況,妳覺得誰會是最可能照顧妳的人?
    3. 那他本身的工作或生活會不會受到影響?(此句可留到 I 類使用)
    4. 妳覺得未來照顧費只會越來越高,會讓妳有經濟壓力嗎?
    5. 如果照顧成本再升高,妳會怎麼安排自己的老後生活呢?

這樣的提問流程,更能貼近你個案的對話節奏,也為接下來的 I(暗示)問句鋪好情緒與現實的落差。

🎯 SPIN「暗示問句」定義回顧:

  • 目的:放大問題的嚴重性與未解決的後果,引導客戶意識到「不處理會更糟」的現實。
  • 特徵:聚焦「如果不解決會怎樣」,以後果、代價、風險為主軸,引發客戶內在焦慮或壓力,進而產生改變動機。
  • 應避免:太抽象、情緒太滿、批判語氣過重。

 

I – 暗示問句

編號 原始問句 評估 優化建議
I1 長照在我們退休後發生…減到負擔不來的時候,要怎麼辦? ⚠️ 架構完整但語氣過重 如果退休後需要照顧,但沒有收入,妳會不會擔心資金會越來越少?
I2 您說XX照顧我們…對他的生活會有什麼影響? ✅ 放大照顧者成本,符合暗示邏輯 如果他長期照顧妳,妳覺得會影響他的哪些方面?
I3 我們年紀越來越大…推延會對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 結構清楚有效,有風險暗示 如果再拖延準備,妳覺得未來生活會不會因此變得被動?

優化後的 I 類問句參考流程:

  1. 如果退休後真的需要長期照顧,但沒有收入來源,妳會不會擔心現金會越來越少,最後甚至不足?
    2. 如果讓孩子全心照顧妳,他可能會犧牲一些自己的生活安排,妳覺得他會失去什麼?
    3. 準備得越晚,選擇也越少,妳會不會擔心到時只能被迫接受不是那麼理想的安排?

這類問題的語氣應該像是「鏡子」,讓客戶自己看見未來的風險,而不是像「喇叭」去告訴他該怎麼辦。

🎯 SPIN「需求回饋問句」定義回顧:

  • 目的:幫助客戶想像問題被解決後,會帶來哪些正面結果與價值。
  • 特徵:聚焦於未來改善後的好處,語氣正向,引導客戶主動說出「解決方案的意義與好處」。
  • 應避免:提供答案、強迫推銷、籠統空泛,應讓客戶自己講出「我為什麼要解決」。

 

N – 需求回饋問句

編號 原始問句 評估 優化建議
N1 如果我有一個方法?避掉你的痛苦,達成你的希望… ⚠️ 結構簡潔但過於籠統,缺乏連結感 如果有一個方法,能讓妳在健康時就把照顧資源安排好,妳會不會想了解看看?

優化後的 N 類問句參考版本:

  1. 如果有一個方法,能讓妳在健康時就把照顧資源安排好,將來不需要依賴孩子,妳會不會覺得這樣比較安心?
  2. 如果有一張保單,可以幫妳解決長照費的問題,又不會增加孩子的負擔,這是不是妳理想的安排?
  3. 如果妳退休後,每年都能有一筆固定的照顧金流,不用擔心花費,妳會不會覺得更有安全感?

 

結論:這門技術,有用,但不好學,所以我附上之前學員提問給你參考,加速你轉型「知識變現」。

 

什麼是知識變現,以及什麼是用「銜接代替轉換」你可以參考之前我給學員的回覆

常常跟客戶面談聊得很順暢,回去再LINE卻已讀不回?

以上分析優化,你參考,我期待你一樣保持提問,這樣你就能加速轉型成「顧問式銷售」的知識變現。

學員回饋:

snowsky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LOGO-白色-文字.png

關於黃國華

鴻語顧問創辦人
2023 MDRT焦點會議講者
行銷與流通研究所碩士
通過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考試
「5分鐘上手圈粉攻略」作者

聯絡資訊

訂閱電子信

即時收到業界最新消息

週週提供業務心法

© 2025 鴻語顧問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