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華-雷龍式銷售第一人
台灣頂尖銷售專家 鴻語顧問有限公司
台灣頂尖銷售專家 鴻語顧問有限公司
大家好,我是雷龍式銷售第一人,國華老師
「要想輕鬆多領一份組織利益,首先你需要知道你與顧客的三層關係。」
上一集的播客,我跟你談到徵員要做好,絕對不是有人就好,選錯了人進入你的團隊,你要付出的代價不少。所以,徵員的動機要先確立,然後才是方法。
那怎麼做好選才工作呢?除了你徵員手冊上的業務員特徵,你可以多參考我建議的「五大人格特質」框架,多了這個標準,那選對的機會比較高。有興趣,你可以參考上一集的播客。
本集,要進入徵員四大環節,也是四大步驟的第二步驟「引才」,教你怎麼把好的人才徵員進來。
保險事業跟去企業上班不一樣,保險事業是做業務,薪水完全看結果論斷;業績好領得多,不好領得少。企業上班是,只要完成老闆指定的工作,就可以領薪水,要你做更多,除非有加班費,不然一般是不太願意多做的。
所以,來做保險,很像創業,而且不需要太多創業資金跟承擔倒閉風險。因此,為了讓你的徵員對像更了解保險的事業機會,常常需要帶來聽所謂的OPP創業說明會,有些公司稱之為「招商」意思是一樣的。透過講師完整的講解,被徵員者,會有一個比較全面性的了解,當然徵員成功的機會也會比較高。
一般準徵員對象,在進入公司之前,會有一個引才的階段,分為「約訪、初步接觸,以及參加OPP事業說明會」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約訪」,主要做三個工作。
第二階段「初步接觸」主要有兩個工作。
第三階段「OPP事業說明會」主要工作如下:
參加OPP的主要目的,是要準徵員對象,對其壽險事業及公司的了解,並考慮加入你的團隊,在正式引進前,先瞭解未來的工作概況,瞭解之後評估自己是否適合加入這份事業。
每家公司其實也都有徵員跟選才工具;例如人格特質分析或職業適性測驗,這些建議最好能在OPP之後就盡快做好。行前作業都做好之後,符合標準的對象,就可以再邀約進行職場參訪,協助考照,然後依照各家公司既訂的流程,最後進入單位主管決定性面談。
好,以上的「引才」流程,無論哪一家,幾乎都是大同小異,我只是簡單幫你複習。接下來,我將分成兩方面來跟你說明。
我先假設你是團隊領導人,是的話,我就要幫你多設立一道「選才」的機制,這樣才能幫助你,在你接到你轄下同仁推薦的名單時,你不會選錯了人。很多時候,你同仁說這個人多好多好,事實上根本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像我媽說的:「碰風田雞,殺沒肉。」
請別忘記了,業務員很多時候推薦給你的名單,常常只是單純的想要獲得徵員的獎勵,或是因為制度上,原本就有的徵員利益;他選錯了人,最多可以不管他,但錯誤的人在你的團隊裡興風作浪,那你肯定很慘。
所以,你若是團隊領導人,你必須在業務員推薦名單給你的時後,你必須多做一道「選才面談」。選才面談的具體操作步驟有四動。
第一動
你要解說人格特質的分析結果,以及性向測驗的評量分數,若分析結果與分數未達標準的話,基本上也沒什麼談的,那也就不要浪費你的時間了。若有符合標準的話,那你接著要詢問準增員者,對於壽險事業的工作內容與看法,並借此機會澄清觀念。
第二動,有三個步驟
第三動,也有三個步驟。
第四動
最後進行“簡報面談”,簡報面談主要是要測試對方加入壽險業的決心,所以必需要客觀描述不要只說好的,是讓對方全面性的了解工作上所有可能遇到的真實問題,中肯且不隱瞞,如果通過就可以進行選才的第二階段“承諾面談”也就是正式的任用面談。
「選才面談」主要目的是:1.進行選才評估,2.說明行業挑戰。透過這四動,你的選才才是更嚴謹、慎重的,當然這樣引進的人才,才更容易定著,你的團隊也才會健康的成長茁壯。
看完之後,你可能會想「我的媽呀!當主管要做的事真多,我還是乖乖當好業務員就好。」ㄟ!請不要這麼快下定論,我不是說了嗎?就算你不想當團隊領導人,一樣可以輕鬆做好徵員工作,讓你多領一條組織利益。
接下來,我就跟你說,怎麼做。在我跟你講怎麼做之前,你必須先瞭解你與顧客的三種關係,了解之後,我所說的方法,你才會更容易聽懂,並願意採納我建議的方法。
這三種關係分別為:「顧客關係、朋友關係、夥伴關係」。
第一種「顧客關係」。
這種關係發展的是,能購買商品或買更多商品的人。(本質是買更多)。在這層關係底下,著重的是以“交易”為導向的。也就是讓顧客感覺商品能夠滿足自身的需求,甚至讓顧客感覺商品物超所值,甘心原價購買。
第二種「朋友關係」。
這種關係發展的是,能認同你並持續向你消費的人。(本質是買更久)在這層關係底下,著重的是以“關係”為導向的。在顧客購買的過程中,運用感動服務的精神,深化與顧客的關係,讓消費者變成你的朋友。這樣顧客在有需要的時候,顧客願意向自己朋友購買的機率是比較高的。
第三種「夥伴關係」。
這種關係發展的是,能一起合作賣出更多商品的人。(本質是做更大)在這層關係底下,著重的是以“合作”為導向的。
你只要懂得運用「夥伴關係」來徵員的話,你還能大大的改善傳統徵員不利的結果。我來分析給你聽。
第三種的「夥伴關係」首先是要你懂得運用「分潤」的概念,篩選銷售網中的特定人,再從願意參與「分潤」的人選中,協助參與者轉型成保險顧問;也就是正式成為你的工作夥伴。這裡我稱參與分潤者為「協力者」。
具體作法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先達成「市場佔領」,第二個階段是「協助轉型」。
首先談「市場佔領」。什麼是市場佔領呢?就是你讓準對象加入了「分潤」的機制,透過願意參與分潤的顧客,你就能輕易地發掘出想要增加收入的人,或是有企圖心的人,這都是典型的業務特徵;而且這樣比用感覺來發掘適合的徵員人才,來的準確。
同時也容易成功,
為什麼呢?你想想,哪有人不希望消費更便宜,同時又有賺錢的機會呢?
我舉個例子。我以最近購買韓國直銷商品艾多美為例。因為他們商品物美價廉,我成為忠實的使用者,消費一段時間之後業務員跟我說:「你購買的商品已經累積不少積分,換算成一筆獎金匯到你的戶頭囉。」我看了一下,真的有錢進入我帳戶耶,這讓我感覺很好。你看,這不就是他們用了分潤的概念,除了滿足我購物需求外,還因為這額外的利益,讓我更願意跟別人分享了對嗎?
樣的概念,若你能夠在每次的拜訪的時候,看到適當徵員對象,請不要直接拿出你的增員話術,而是先跟他訴求說:「你是否希望能用更便宜方式購買保險?」願意的話再鼓勵他來考證照。成功考取證照之後,你真正的準徵員對象才算合格,同時你也多一個人幫你開口訴求業績。
你以“能更便宜購買商品”來訴求,就是“顧客利益”為導向,這將大大激勵顧客考照的動力。協力者考取了證照,哪他就很可能基於個人利益,向自己的親友訴求;你看,此人的人脈圈就是一個市場,這市場不就都被你佔領了嗎?這就是我說的第一階段「市場佔領」,也是你為了做“更大”,以“合作”為基礎,發展你與顧客之間的「夥伴關係」。
好了!聽完我分析你與顧客的「三層關係」之後,你有沒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呢?要想不當主管,輕鬆多領一條組織利益,其實只要改變一下你與顧客的關係,將其發展成「夥伴關係」即可。
你的銷售網裡,多了這麼多人幫你開口訴求業績,你不就從「零售轉批發」了嗎?更輕鬆的完成更多的業績,你不就可以多領很多達成業績的獎金嗎?這就是我跟你說的「組織利益」。
不過,概念是有了,但具體「市場佔領」的執行步驟,應該怎麼做,我下一集在跟你說。
我是雷龍式銷售第一人,國華老師!期待下週一起與你共同學習。